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全文:
癯山早寒,老木先槁。
心潜三界空,念动一尘眇。
太虚谁与增添,万像何曾欠少。
止犹谷神唯自知,肯把閒身相搅扰。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三界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一尘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哀乐纷纶殊不极。”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邹谦之》书:“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
释正觉名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名句
猜你喜欢: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文子《文子·卷四·符言》
-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荀子·王霸》
-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商鞅《商君书·赏刑》
- 项圣谟春艇看鸿乾隆〔清代〕
- 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 北曲聊乐府前集今张可久〔元代〕
- 冬夜宿余正字静恭里闲居喻凫〔唐代〕
- 孤山观梅朱南杰〔宋代〕
- 题槐安阁黄庭坚〔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