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胡晋的《首夏游明寂寺》
全文:
良游属初夏,逍遥振晨策。
逶迤松径长,杳霭烟岚积。
淙流散琼华,绀宇灿金碧。
扫石展良宴,披榛寻往迹。
眷赏方延伫,鸣笳起将夕。
参考注释
眷赏
垂爱赏识。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睿意极眷赏之。”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鸣笳
(1).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 时流行于 西域 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鐸,吹鸣笳。”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三国 魏 曹丕 《与梁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 宋 王安石 《晏元献挽辞》之一:“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其垒外松棚下,餘贼方瞭望,余骤发矢伤数人,贼错愕间, 江西 兵展旗鸣笳以进。”
胡晋名句,首夏游明寂寺名句
猜你喜欢:
-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戴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 貂不足,狗尾续。房玄龄《晋书·列传·第二十九章》
-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送朱月河判雷州二首·其一王立道〔明代〕
- 孟津晚景宋庠〔宋代〕
- 送路守郭印〔宋代〕
- 味甘书屋口号乾隆〔清代〕
- 黄石榴吾里所未有仆始携自中都植之二年方着喻良能〔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