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雨后游静明园杂诗·其一》
全文:
宿雨空林泮晓烟,静明耐可试鸣鞭。
青龙桥迤西偏好,水足青秧蔚稻田。
参考注释
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空林
(1).渺无人迹的树林。 晋 张协 《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 义公 习禪处,结构依空林。”
(2).木叶落尽的树林。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耐可
(1).宁可;愿得。 唐 刘长卿 《赴宣州使院留辞韦使君》诗:“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宋 薛嵎 《寄公衮舍弟》诗:“余生百计拙,耐可事清吟。” 清 曹贞吉 《沁园春·赠柳敬亭》词:“荡子辞家,羈人远戍,耐可逢场作戏来。”
(2).怎得,安得。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宋 敖陶孙 《上闽帅范石湖》诗:“骚人有几登青竹,耐可同时欠执鞭。” 明 王世贞 《闻南中流言有感》诗之三:“偶然文字落尘寰,耐可争名眼睫间。” 清 曹寅 《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频年漫信能分别,耐可巡簷细讨论。”
鸣鞭
(1) 抖动鞭子出声
鸣鞭走马
(2)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也叫“静鞭”
乾隆名句,雨后游静明园杂诗·其一名句
猜你喜欢:
- 致虚极;守静篤。老子《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 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墨子《墨子·04章 法仪》
-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房玄龄《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章》
-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 秋日二首张耒〔宋代〕
- 晚菊潘玙〔宋代〕
- 题董邦达山水册·其七·云岩香梵乾隆〔清代〕
- 自君之出矣徐集孙〔宋代〕
- 晚宴南禅寺呈使君叠前韵洪刍〔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