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泛月杂咏十二首·其三·云》
全文:
碧宇寥萧拥玉轮,偏宜隐现衬鱼鳞。
太清点缀何妨尔,景重由来亦可人。
参考注释
太清
(1).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譬若 王侨 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适 《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圣人之道之在天下,犹日月之悬于太清也。”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景重
仰慕推重。《新唐书·高釴传》:“诸弟皆检愿友爱,为搢绅景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梁太祖 每览 太原 书檄,遥景重之,曰:‘我何不得此人也? 陈琳 、 阮瑀 ,亦不是过。’”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
乾隆名句,泛月杂咏十二首·其三·云名句
猜你喜欢:
-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墨子《墨子·47章 贵义》
-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次倪梅村见寄韵蔡槃〔宋代〕
- 送张端叔大参之大梁·其四余继登〔明代〕
- 次邝时用韵留别二首兼寄黎景升·其一江源〔明代〕
- 赠别杨员外巨源元稹〔唐代〕
- 过卢沟桥乾隆〔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