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何巩道的《寄王楚臣作客潮阳》
全文:
惊座高谈久不听,挑灯空见影随形。
正怜晴海初飞鹤,却恨微云远隔星。
绝涧瀑声翻角枕,夜台山色到银屏。
凄凄望断潮阳路,月入斜窗酒未醒。
参考注释
惊座
见“ 惊坐 ”。
高谈
亦作“ 高谭 ”。1.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 飞狐 。” 明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2).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灵 听圣言而数惊, 秦孝 闻高谈而睡寐。”
(3).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宋 秦观 《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 尧 禹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不听
(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齐侯 不听左右, 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 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
(2).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
(3).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 郑玄 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 孔颖达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无诚实之状,则不听之,不论以为罪也。”
挑灯
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唐 岑参 《邯郸客舍歌》:“ 邯郸 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宋 秦观 《次韵公闢闻角有感》:“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 许武 日则躬率童僕,耕田种圃,夜则挑灯读书。”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如果我们在夜里挑灯闲谈,是可以谈它整个晚上的。”
见影
显露迹象。《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弟子 鲍灵綬 门前有一株树,大十餘围,上有精佅,数见影。 欢 印树,树即枯死。”《水浒传》第二一回:“婆子谢道:‘押司,只好趁天未明时讨具棺材盛了,隣舍街坊,都不要见影。’”
何巩道名句,寄王楚臣作客潮阳名句
猜你喜欢:
- 名句出处:
作者:邵元冲,作品:《癸酉夏集匡庐万松林精舍分赋得关字》,朝代:近现代
- 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房玄龄《晋书·帝纪·第三章》
-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 采芡文同〔宋代〕
- 赋王立之承奉园亭·载酒堂释道潜〔宋代〕
- 题金廷标写意秋英十八种·其十五·金盏乾隆〔清代〕
- 福康安奏报攻克协布噜贼寨情形诗以志慰六韵乾隆〔清代〕
- 答毅父孔武仲〔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