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题蒋廷锡写生花卉册·其九·菊》
全文:
秋英种亦繁,殿后者惟菊。
所以隐逸人,爱之寄高躅。
赋色杂紫朱,缀景间青绿。
岂不增顿置,写意得神独。
参考注释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逸人
犹逸民。《后汉书·赵岐传》:“ 汉 有逸人,姓 赵 名 嘉 。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唐 高瑾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逸人谈发,仙御舟来。”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后汉书二·法雄传》:“ 子真 ,在《逸人传》。逸人即逸民。 章怀 ( 李贤 )避讳,改为人字,后来追改,不及徧检,它传故或改或否耳。”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羣士,超然絶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其他名师硕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盖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乾隆名句,题蒋廷锡写生花卉册·其九·菊名句
猜你喜欢:
-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五七则》
- 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 十绝句寄赵帅陈造〔宋代〕
- 读书刘挚〔宋代〕
-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张耒〔宋代〕
- 和叔宽田园六首·其三苏过〔宋代〕
- 寄赠河中孙大谏兼简刘大著李渎处士魏野〔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