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王冕的《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全文: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白云忽飞来,令人起遐想。
松间微风奏,石罅幽泉响。
坐久怀抱空,悠然会清赏。
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
松柏本贞固,蒲柳易枯槁。
扰扰路旁儿,知止不如鸟。
白云开林峦,黑雾漫城郭。
出门道路违,蠢蠢都不觉。
游蚁上枯槎,归鸟隐丛薄。
寄语远行人,莫待风雨恶。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路旁
(1) 指位于公路两旁
(2)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
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知止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王冕名句,山中作寄城中诸友名句
猜你喜欢: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 慎厥身,修思永。佚名《尚书·虞书·皋陶谟》
-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三》
-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 听宫入琴胡仲弓〔宋代〕
- 临江仙王哲〔元代〕
-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方回〔宋代〕
- 送马庄甫摄幕鄱阳用赵文鼎韵韩元吉〔宋代〕
- 师绎诺湖庄之约畏风色不果来以诗见饷次其韵曹彦约〔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