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游称心寺》
全文: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释事
指佛事。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 休 ( 裴休 )好释事;善隶书,所在寺额皆书之。”参见“ 佛事 ”。
三隐
(1). 南朝 宋 周续之 、 刘遗民 、 陶渊明 皆不应征命,号 浔阳 三隐。《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续之 ﹞入 庐山 ,事沙门释 慧远 。时 彭城 刘遗民 ,遁迹 庐山 , 陶渊明 亦不应徵命,谓之 潯阳 三隐。” 唐 宋之问 《游称心寺》诗:“释事怀三隐,清襟謁四禪。” 明 夏完淳 《避地》诗:“月下归三隐,春风动五噫。”
(2). 南朝 梁 刘訏 、 阮孝绪 、 刘歊 皆不仕,时都下谓之三隐。《南史·刘訏传》:“本州刺史 张稷 辟为主簿,主者檄召 訏 ,乃挂檄於树而逃。 陈留 阮孝绪 ,博学隐居,不交当世…… 訏 经一造, 孝緖 即顾以神交。 訏 族兄 歊 又履高操,三人日夕招携,故都下谓之三隐。”
清襟
洁净的衣襟。引申为高洁的胸怀。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粲 答诗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 清 杜甫 《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诗:“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 明 杨慎 《寄许玉林》诗:“悬车未华髮,解佩晏清襟。”
四禅
佛教语。即四禅定。 唐 王维 《游悟真寺》诗:“猛虎同三逕,愁猿学四禪。”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岂知净业空精专,避灾终未入四禪。”详“ 四禪定 ”。
宋之问名句,游称心寺名句
猜你喜欢:
-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王诩《鬼谷子·谋篇》
-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荀子·富国》
-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李毓秀《弟子规·入则孝》
-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墨子《墨子·02章 修身》
-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孟郊〔唐代〕
- 次洪漕韵二首洪咨夔〔宋代〕
- 句游九言〔宋代〕
- 柬友人擢第南还王邦畿〔明代〕
- 酹江月(八月十四,小集郑子重帅参先月楼。是夕无月和朱希真插天翠柳词韵)方岳〔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