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设计

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6-26 12:32:45 

标签:

课文《三过家门而不入》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9个生字,重点识记“洪、治、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方案一】
一、揭示课题,简介故事来源。
1、出示课题,了解课题的意思:
(板书:34、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读课题,正音:入
(2)解释课题:
☆师解释“入、过”的意思。
☆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意思。
2、简要介绍《大禹治水》
(1)拼读音节:dà yǔ zhì shuǐ。
(2)解释《大禹治水》的意思,随机识记生字“洪”。
(出示板书:禹、治理、洪水)
【说明】
由理解“入”“过”的意思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简要介绍《大禹治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是对文本的补充。
二、学习1、2小节,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
1、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禹治水的原因。
(1)(出示第1节)自读。
师: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课文里有一段话,请你读一读。
(2)看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进一步了解治水的紧迫性。
师:请小朋友看一段视频。看来,洪水真是——凶猛啊!
(出示词卡:凶猛(měng))
2、引读第2节,了解禹出发时的情况,学习生字“制、治”。
(1)比较“制、治”的读音。
(2)比较“制、治”的字形。
(3)组词理解“制、治”的意思。(出示板书:制服)
【说明】
利用视觉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紧迫性。通过比较“制、治”两个生字,先从读音和字形上区分这两个同音字。再运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熟记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固定搭配,从意思上再次区分,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整体了解,找到与课题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师:现在,就请你借助拼音来读读课文故事,要把句子都读通。
2、反馈交流。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课文共有几小节啊?(共4节)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课题的内容呢?(第3节)
【说明】
由于在第一环节解释了课题的意思,让学生根据课题的含义寻找对应的小节也就显得比较容易了。这样的设计既引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渗透了一种阅读策略——根据题目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二)重点学习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借助拼音读准难读词语的字音。
(1)出示词语:呱(gū)呱(gū)
同(tóng)行(háng)
严(yán)重(zhòng)
郑(zhèng)重(zhòng)
(开小火车领读。)
(2)去掉拼音再齐读。
2、自读第3节,数清句子。
3、指名分层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找到具体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语句。
师:老师请3个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其他小朋友听听他们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谁读的内容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2——8句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
师: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把2——8句用括号括起来。
【说明】
通过开小火车领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难读准的字音,为学生读文扫清障碍。“数清小节有几句话”是一年级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的语文知识,需要老师反复操练。同时在这里,也为下面据意找句做好准备。让学生照老师的样子把句子括出来,也是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
4、重点学习2-8句,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自读,找出禹说的话。
师:现在,我们就要来重点学习括号里的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句子。自读,找一找,禹经过家门时对别人说了些什么?找到后请你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出示2句句子。)
(2)师生配合读文,了解禹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两句话。
★了解说第一句话时的情景。
☆师生配合读文。
☆联系第1节和插图,想象禹的心理活动,感受其治水决心。
师:禹没有停住脚步,因为他想到了什么?结合第一节的内容来说,也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来说。(出示第一节内容和插图,自读第一节。同桌讨论)1——2人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了解说第二句话时的情景。
☆引读相关句子。
☆引导读懂:“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读懂这句句子,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1)解释:“因、误、家事”
2)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导朗读。
师:是呀!禹心里想的就是赶快把洪水制服,治水最要紧,所以他坚决地说了这句话,(“!”泛红)这句话最后也有一个“!”谁来读?指名读
☆继续引读:当禹说完这句话后——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出示:“大踏步”加点,)禹一步也没有停下,态度是多么坚决啊!
3)师生配合读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内容,再一次感受禹治水的决心是那样的坚定。
5、创设情境,想象禹第二次、第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仿照第一次练习说话,内化感悟。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按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仿说第二、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句写禹第二、三次经过家门时的内容。
【说明】
以“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内容作为重点,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说话等训练理解词句。特别是对学生不容易读懂的语句及重点词语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朗读,更能体会文中“大禹治水”的决心很大。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发挥想象,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就显得不那么难了。
四、学习第四节,了解大禹治水的结果,感受大禹治水不容易。
1、引读第4节,随机正音:“劲、终”。
2、再读句子,结合词语感受大禹治水很不容易。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会感受到大禹治水真不容易啊!从这小节中的哪些词中你能感受到大禹治水真不容易?
3、交流,随机识记“终”的字形:
板书:13年,终于
【说明】
通过前面重点段落的学习,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脑海中已经有了对“大禹”这个人的初步了解,再结合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段落中寻找相关词语,其实是对学生读文习惯的渗透培养-----圈画词语,边读边悟,。
五、复习巩固,根据提示用一句话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复习巩固:读板书词语
2、根据老师的提示,选用词语,来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自己准备——指名交流)
3、齐读句子。
【说明】
这一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整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这里的设计,旨在将字词的巩固、内容的反馈及语言表达训练融为一体。先巩固认读本课部分字词,再让学生借助句式的提示,选择词语用一句话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夯实了他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同时也使他们的表达趋于规范、明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厨师小山羊》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猴在树林里摘了一个黄黄的果子,咬了一口:“哎,酸死了!”原来是个柠檬,他
  • 课文《秋天的雨》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
  •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
  • 课文《藏羚羊跪拜》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
  • 课文《三颗枸杞豆》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
  • 课文《小海马》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叫小海马。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像一颗小花子儿。妈妈亲一亲,把我抱给爸爸
  • 课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出自高二语文上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
  • 课文《我们的玩具和游戏》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听说城里孩子的许多玩具,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他们在家里和玩具做游戏。
  • 课文《给妈妈的礼物》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向南南学习从小懂得孝敬父母。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 课文《国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升起在金色的朝霞里,升起在雄壮的歌声里,升起在我们的目光里。飘扬在晴朗的蓝天里,
  • 课文《桂林山水》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
  • 课文《金色花》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
  • 课文《蝴蝶花》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蝴蝶花》是一篇极富童趣、语言生动活泼的短文。记叙了娟娟自己学着梳头发的事
  • 课文《孙悟空龙宫借宝》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一天,猴儿们正在操练,悟空也拿大刀舞了一阵,说:“你们都有了称心的兵器,
  • 课文《望月》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
  • 课文《b p m f》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材简说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
  • 课文《稻草人》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fū)是隔年的黄稻草。破
  • 课文《春的消息》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
  • 课文《大林寺桃花》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教材简说
  • 课文《纪念》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纪念》一文借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纪念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珍贵的纪念不是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