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08:30:52 

标签: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g)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cēng)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
2、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惹是非。(注意“是”不能写成“事”)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⑴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⑵教师追问: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⑷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商鞅授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六、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句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夜色》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
  • 课文《索桥的故事》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
  • 课文《数字歌》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yīèrsāndàngqiū qiān 一 二 三 , 荡 秋 千。sìwǔl
  • 课文《母鸡》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
  • 课文《自己试一试》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一位科(kē)学家在学校向孩子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他在一个盛[chéng]
  • 课文《我想我能行》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个春天的中午,爸爸陪着七岁的贝贝在广场上玩儿。贝贝一会儿拍球,一会儿瞄准篮
  • 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我们志愿军准备在
  • 课文《冬不拉》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
  • 课文《黄道婆》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在上海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 课文《乌塔》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
  • 课文《小鹿的减法》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小鹿住在河边,他要到对岸去,就得[děi]走很远的路,从水浅的地方过河。獐(
  • 课文《小兔还桃》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懂得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2、能说问话,学会使用“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 课文《陆羽与茶经》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共计33篇,其详细列表如下:第一单元1、窃读记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
  • 课文《云儿见它让路》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2个生字,认读8个字,会读5个词语。2、能正确读儿歌,大
  • 课文《秦陵兵马俑》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
  • 课文《真正的英雄》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
  • 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
  • 课文《梅兰芳学艺》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梅兰芳学艺的
  • 课文《坐在最后一排》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