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49:15
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教师可参考下面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一是以得到的启示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即紧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体会当时人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抓住“才”和“原来”,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认识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并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如,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亚里士多德,备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说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曾经说过两个铁球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伽利略,年轻的教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由怀疑到反复验证再到公开试验;从受到人们的嘲笑与讥讽,最终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实,使人们转变了观念。
在对人物认识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扬此抑彼。可以补充资料,如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9页),而且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这样的权威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但不应该盲目迷信。
3.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精神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是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还可补充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二要结合人物言行,使伽利略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有力冲击了当时那种盲目崇拜与迷信的思想,意义重大。
4.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质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小组讨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汇报。
如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还可利用图示法或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5.本文在写法上主要特点,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对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都很传神,要鼓励学生试着进行读说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结合插图,让学生设想情境,说说当伽利略试验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来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对权威尊重而不盲从,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以正确的语气读出伽利略的心理活动中的疑问与分析思考;对人们议论的语言,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如第5自然段中对权威的维护,对伽利略的不满、讥讽和责备;而第6自然段,则在恍然大悟中有惊讶与激动。
7.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要注意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音。
着(zháo)地,更(gēng)正,的(dí)确,胆大妄为(wéi);区分“辨辩辫”,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咕咚》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儿看见
- 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清晨,我来到海边散步。走着走着,我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小鱼。它们被困
- 课文《明天要秋游》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六个生字,会认八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联
- 课文《纪念》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纪念》一文借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纪念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珍贵的纪念不是
- 课文《一张美丽的红枫叶》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青蛙先生有一本心爱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绿色的童话》。青蛙先生非常爱读这本
- 课文《珍贵的纪念》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
- 课文《演一棵大树》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演一棵大树》写的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
- 课文《花钟》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
- 课文《小狮子》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狮子妈妈生了一只小狮子。这只小狮子一天到晚懒洋洋地晒太阳,吃饱了就在大树下玩耍
-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
- 课文《秦兵马俑》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兵马俑规模宏
- 课文《秋天来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 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 课文《童年的朋友》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6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就拿自己的小熊练拳
- 课文《水乡行》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撸。鱼网作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榴
- 课文《景阳冈》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
- 课文《说木叶》出自高三语文上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
- 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
- 课文《做操》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早 上 起 来 做 操,面 向 初 升 的 太 阳,前 面 是 东 , 后 面
- 课文《两个又字做朋友》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又”字旁,学会又、双、晶、炎、众5个字。2、学会在读文中
- 课文《老人与海鸥》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