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有二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11 08:26:58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⑩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恃⑤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阅读练习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子何恃而往?
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4.对比,立志。
【注释】①恃:凭借。
②越:到。明年:第二年。
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⑤恃:凭借。
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⑧限:限制。
⑨之:去,往,到。
⑩自:从。
24鄙:边境
25.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26.瓶:水瓶。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评析
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采用的是一种对比。
需要凭借的东西越多,就越多地被这些外物所限制;而不需要依靠什么外在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也便更大程度上地获得了行动的自由。当初不知电脑为何物时,人脑的记忆力强得惊人,一旦发明了电脑,人们把信息一股脑地存在电脑里,又整天在那里担心,电脑什么时候会“卡壳”、“会生病”。物质的极大丰富所造成的表面自由,实际上正在远离生命原初的自由自在。
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现实生活是,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
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由“天下事”推论“人之为学”,是从一般到个别,由一个普遍道理推导出本文论点,合乎逻辑推理。都用一问一答,句子对称整齐。)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很有说服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这一部分以事喻理。故事的内容主要写对话。对话最能表现两个和尚不同的主观因素,最能证明论点,证明主观因素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启示: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这篇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二歌者传 戴表元 咸淳、德佑中,杭州有善歌者十人,以才貌闻于天下,兵乱流落皆相失。其一人为一武帅得之,绝幸,有赀权。而一人嫁为民妻,在武帅部
- 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
- 陈胜者阳城人也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3分)【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
- 李震,南阳人。父谦,都督佥事,震袭指挥使。正统九年从征兀良哈有功,进都指挥佥事。已,从王骥平麓川,进同知。景帝即位,充贵州右参将。击苗于偏桥
- 《太原王传》选文言文阅读答案分析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
-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З对空林
-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
- 初中文言文阅读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原谷有祖的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题。(14分)(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yí)上
- 曾巩原文:①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
- 晏子辞赐驾文言文翻译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晏子辞赐驾文言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原文晏子朝,乘
- 明史原文: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
- 蛛与蚕的文言文翻译蛛与蚕一文描写了人生观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蛛与蚕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浏览。蛛与蚕的文言文蛛见蚕吐丝
-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的读后感晨读苏子由《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颇有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
- 梅花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李翱《杨烈妇传》建中四年,李希烈陷[1]汴州;既又将盗[2]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3]其男女,以会[4]于陈州。县
- 复鲁絜非书姚鼐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往与程鱼门、周书昌尝论古今才士,惟为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游褒禅山记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
- 长生猪文言文翻译长生猪一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长生猪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长生猪文言文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
- 晋书原文: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
- 欧阳修原文: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