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16:19:28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②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答]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5、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答]一往情深 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答]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
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答]“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二:
1.体会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赏析词语为:掷)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赏析词语为:恸绝)
2.子猷去看望子敬,为何“取子敬琴弹”,而当“弦既不调”时,乃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你怎样理解子猷的行为?
3.子猷为弟弟之死“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
4.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6.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7.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9.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10.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
答案:
1.(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
(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
2、“取子敬琴弹”是为了痛悼和纪念已经死去的兄弟,而说的“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
是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
3、子猷叔叔,人死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
4.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5.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6.“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7.略
8.围绕“生病和悲痛”谈。
9. 略《管宁割席》
10.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
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 (2)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_
(3)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3.(1)都 (2) 总,竟 (3) 协调 (4) 痛哭,极度悲哀
14.
(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15.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以”恸绝良久”。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了。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呀?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于是子猷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主旨:
本文是一篇笔记小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按排序事,篇幅很短,却写了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王氏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齐王筑城》的原文及翻译原文: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
-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
- 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元末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从征武
- 最新五年级文言文改写此情谁凭?憔悴若孤灯。斜坠钗头扶花影,雪满枝头云光冷,谁问添衣念旧景,谁念一段幽思一缕相思情?一人独行踏雪径,可会有故人
-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一、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
- 高中生怎样学习文言文高中生怎样学习文言文?跟随小编去看看吧!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
- 文言文的练习题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
- 楚子发母.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
- 明史原文: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课登,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请以饷边卒,不取一钱。
- 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练习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 《新唐书·杨炎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
- 至言贾山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
- 呕心沥血文言文翻译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呕心沥血文言文翻译!呕心沥血文言文翻译原文李
- 明史原文: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行人,擢御史。严嵩父子窃政,吏部尚书吴鹏附之。定向疏鹏六罪,因言鹏婿学士董份总裁会试,
- 语文文言文翻译陈涉世家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人。父万,监察御史。幼有至性,事继母以孝闻。居父母忧,庐于墓次。既免丧,游长安。通《五经》,博览史籍,而文思赡逸。元和初
- 语文文言文—萧何文言文,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
- 司马迁原文: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
- 原文: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
- 蓝田县丞厅壁记文言文【题解】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办公处所,常常有“壁记”,叙述官署的创置、官秩的确定以及官员的迁授始末等,刻在壁间。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