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鲁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12:50:40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③为:通“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 都:大邑,城市
B.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 豆:豆类植物
C.曰:‘莫若我多!’其可乎? 莫:没有人
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 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不用仁义”的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②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③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④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
⑤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⑥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
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
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3分)
(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3分)
(3)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3分)
参考答案:
9.B (豆:古代食器,形式高脚盘。)
10.D(①为惩罚四境之内的征伐。③教育自己的孩子。⑤是“不智”而非“不仁”。)
11.C(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是丑恶的,鲁阳文君不施仁义,不能批评夷人的恶俗。)
12.(1)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
(3分,“举”、“其”及句意各1分)
(2)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3分,“所谓可”、“然”及句意各1分)
(3)如果不实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3分, “苟”、“何以”及“非”各1分 )
附1:文言参考译文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是!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xia6*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chi6*人的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叫做‘宜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国的风俗也象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实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
- 钱烈女墓志铭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钱烈女墓志铭(清)王猷定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1],为镇江钱烈女之墓。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
- 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归纳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 明史原文: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毂。溢从之游,同志圣贤学。天性孝友。尝游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之,。改官秦中
- 蔡天祐,字成之,睢州人。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出为福建佥事历山东副使分巡辽阳岁歉活饥民万余辟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
- 惠子相梁文言文释义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
-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 琵琶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琵琶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琵琶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
- 老妪与虎曾有老妪①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②而不进,若伤其足者(A)。妪因即③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B)。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
-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
- 《三槐堂铭》翻译及赏析《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正是一门忠义,百世流芳,历经千百年之后,他们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神往。
-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
- 孙嘉淦原文:事当极盛之际,必有阴伏之机。其机藏于至微,人不能觉。而及其既著,遂积重而不可退。此其间有三习焉,不可不慎戒也。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
- 高中文言文翻译答题的指导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
- 汉书原文: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
-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
- 文言文焚庐灭鼠阅读训练焚庐灭鼠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①为庐,力耕以为食。久之,菽②粟盐酪具,无仰③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
- 宋史宋史【原】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
-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
- 梁书原文: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也。少有武干。齐明帝时为直阁,后出补竟陵横桑戍。永元初,母丧归葬于乡里。闻义师起,驰归高祖,板为中兵参军,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