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22:18:13 

标签: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阅读训练】
①魏文侯:魏国的国君。②裘:皮衣,名词用如动词,即“穿衣皮”。③刍:牲口吃的草。④胡为:为什么。⑤恃:依靠。⑥东阳:地名。⑦上计:上,送上;计,帐簿。⑧布:古代钱币。⑨“此非”句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此非所以贺我也(             )     ③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2.有一个成语,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比喻                           。(4分)
3.魏文侯说:“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岳阳楼记》中哪句话与此同义?            。(2分)
4.归纳选文的主题思想:              。(2分)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的原因 ③翻转  ②同“返”
2.皮都没有了,毛在哪儿长呢;基础没有了,建筑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了。
3.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魏文侯通过对皮毛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事物失去根本,则将无所着落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帝王对百姓的依存关系。
二: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魏文侯说:“此非所以贺我也”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本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解答
原文: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贺我也。
译文:老百姓如果不能安宁,当皇帝的也不能得到安稳。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启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翻译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邪: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保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认识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国之道。今天看来,本文向我们阐述的一个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五年级文言文将相和缩写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一块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15座城换。赵王很着急,找来了蔺相如,
  • 三国志原文: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
  •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
  • 三国志原文: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
  • 文言文介词的相关知识“与”和它的宾语一起用在动词前作状语。1.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是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等。例:今少卿
  • 文言文练习与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
  • 魏书原文: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文明太后临朝,引闾与中书令高允入于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
  • 寒窑赋的文言文赏析版本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
  • 《本草纲目·石部·蓬砂》文言文《本草纲目·石部·蓬砂》作者:李时珍释名亦名鹏砂、盆砂。一作硼砂。气味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
  •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
  •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
  • 文言文:关木匠传原文及答案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小题。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予族有佣,病死
  • 李广射石文言文翻译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
  • 旧唐书原文: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
  • 左传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
  •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
  • 记 盗杨衡选南城萧明彝先生,家世为显官,厚其赀,庾于田。时当秋获,挈其爱妾,刈于乡之别墅。有少年三人,自屋而下,启其户,连进十数辈
  • 盲子道涸溪文言文翻译导语:盲子道涸溪文言文在我们的高中的练习中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之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盲子道涸溪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 方苞原文:荐青山人李锴,辽东铁岭人。曾大父如梓,明宁远伯成梁兄子也,万历己未,铁岭城陷,死其官。入国朝,三世皆盛贵,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统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