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22 10:08:14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待御史。茂元为牛、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绹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绹见之恻然,延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中州,辟为判官。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时温庭筠、段成式各以侬致相夸,号“三十六体”。后评者谓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瓌妍,要非适用之具。斯言信哉。初得大名,薄游长安,尚希识面,因投宿逆旅,有众客方酣饮,赋《木兰花》诗,就呼与坐,不知为商隐也。后成一篇云:“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客问姓名,大惊称罪。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也?”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有《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玉谿生诗》三卷。初自号“玉谿子”。又赋一卷,文一卷,并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笺证(下)》)
[注]①宰相绹:即令狐绹,令狐楚之子。②瓌(guī):奇异,珍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奖誉甚力 奖:辅助
B.因诣厅事 诣:去往
C.延补太学博士 延:扩展
D.后学者重之 重:重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善于锴 于人为可讥
B.因投宿逆旅 因人之力而敝之
C.遂以“白老”名之 而乃以手搏之
D.此或其后身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有幸得到极为贵人相助。仕途之初,令狐楚对他有知遇之恩;王茂元把女儿嫁给他,宰相绹出于同情最终也给予帮助。
B.李商隐为官廉洁自律,品行端正。出任广州都督期间,曾有人暗地里送他金子,他以自己为人本性如此不可改变来婉言谢绝。
C.李商隐曾名噪一时。小有名气后他游学长安,能当面认识他的人还不多,旅馆里的客人对他即兴创作的《木兰花》赞叹不已。
D.李商隐诗文俱佳,作品成就非常高。白居易去世和,家人为遗腹子取名“白老”,白居易生前对李商隐文章的推崇可见一斑。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
(2)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C 6.(3分)D
7.(10分)(1)令狐楚认为他的才能很特别,让他在自己门下游学,教给他文章作法,对他很好。
(2)每当要作诗时,他总是翻检查阅书籍,身边摆得密密麻麻,他把这个称作“獭祭鱼”。
二: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干之干:求取
B.令与诸子游游:结交
C.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累:多
D.为当涂者所薄当涂:糊涂
【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以其少俊勿以善小而不为
B.未几病卒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而俱无持操吾尝跂而望矣
D.为当涂者所薄化为狼与豺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 ②又以书判拔萃 ③久之不调
④亦贬循州刺史 ⑤累为宾佐 ⑥商隐屡启陈情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C.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D.李商隐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成就,但在文思方面,却不及温庭筠的清雅秀丽。
【5】把第三题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3分)
(2)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3分)
(3)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4分)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1)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长安。(3分)
(2)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3分)
(3)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zi6*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免职,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4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狐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长安。开成二年,才中进士,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得以侍奉御史。王茂元欣赏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綯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执掌朝政,令狐綯在内署,共同排斥李德裕,并将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跟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拟钱奏,第二年,令狐綯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綯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綯,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任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zi6*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罢废,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府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于是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开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哀悼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胜他一筹。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寇准读书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寇准读书文言文翻译,一起阅读吧!寇准读书文言文翻译寇准读书宋代:佚名初
- 魏书原文: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
- 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 《欧阳晔破案》文言文译文原文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
-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鉴赏《伤仲永》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是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后面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
- 史记原文: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
- 左传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 寇准传(节选)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
- 冯梦龙原文:一贫亲赴富亲之席,冬日无裘而服葛①,恐人见笑,故意挥一扇对众宾曰:“某性畏热,虽冬月亦好取凉。”酒散,主人觉其伪,故作逢迎之意,
- 宋史原文: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
- 宋史原文: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
- 零陵三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零陵三亭记柳宗元邑之有观游所,或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
- 高考语文第一轮的复习《文言文中的省略句》1.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
-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
- 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②买履者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及长,好为
- 论积贮疏贾谊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
- 新唐书原文:徐旷,字文远,南齐司空孝嗣五世孙。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江陵陷,俘以西,客偃师,贫不能自给。兄文林鬻书于肆,文远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