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8 18:25:33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C.而人亦罕能过也 过:指责、批评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借出、借给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强记”和“勇于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
D.①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②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为“师鲁”,可见尹师鲁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但对于其材能和品节,人们却未必能完全了解。
B.尹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多年,仕途并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中原因既有因言获罪,也有“遭父丧”,还有小人诬陷。
C.尹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喜欢谈论军事,曾著文阐述了作战、防守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赵元昊反叛时,他被大将葛怀敏举荐为经略判官。
D.尹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后来潞州百姓还很怀念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 ,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参考答案
9.C(过:超过)
10.B(A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C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是突出其“惠爱”;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11.C(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交代其军事爱好与其被举荐为经略判官之间到底有无因果联系)
12.(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评分标准: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三处,一处1分。
(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评分标准:“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卒”(最终),一处1分。
(3)有一个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尹师鲁)想按军法杀掉他却未能做到。评分标准:“定语后置”,“节度”(动词,节制、调度),“不果”一处1分。
文言文翻译: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尹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还是顺境,面临灾祸还是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颂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尹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尹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担任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担任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仲淹)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尹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自己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尹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等守孝期满,尹师鲁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zao6*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用尹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尹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尹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任泾州知州、渭州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尹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述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关键,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著士兵(地方武装)来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费用,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来不及施行。等到赵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尹师鲁的人,对于他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尹师鲁在渭州任职时,有一个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尹师鲁)想按军法杀掉他却未能做到。这以后,这名将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尹师鲁把公家的钱借给部将,尹师鲁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情沉重,他(只能)靠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很疼爱怜惜的表情,和宾客谈话,始终不谈及个人私事。享年四十六岁去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广少孤贫,亲执家苦。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
- 心不在马文言文阅读题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文言文翻译《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
-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
- 探究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形成了我
- 西湖梦寻序文言文翻译张岱,晚明文学家、史学家,《西湖梦寻》是他所创作的一部散文作品,本文的内容是西湖梦寻序文言文翻译,请看看:西湖梦寻序文言
- 《隋书·王世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
- 读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安(ān)(1)形容词。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稳的,安定的。
- 《聊斋》文言文练习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
-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
-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知识点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
- 东坡食汤饼文言文翻译从《东坡食汤饼》中,苏东坡虽然被贬,却并没有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幽默、乐观、开朗、豁达、洒脱的人,豪
-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
- 初中语文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初中语文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 萧德藻原文:吴名憃2,南兰陵为寓言靳之曰3:淮右浮屠客吴4,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5,行者皆避。市卒以闻吴牧6,牧录而械之,为符移授五
- 与长子受之文言文习题与长子受之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
- 文言文《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
-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肾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