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08:16:47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sha6*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闻:听说
B.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罔:欺骗
C.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报:回复
D.然群下多是王尊者是:赞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不以时白奏行罚武留匈奴十九年,始以强壮出
C.加非于君,朕甚闵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君其察焉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B.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C.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D.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为官;后来乐陵侯史高为了成就自己善于推举人才的美名,征辟匡衡为议曹史,并向皇帝举荐,匡衡得以进入朝廷任职。
B.元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读了很高兴,进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让他接替韦玄成任丞相,封他为乐安侯。
C.成帝时,匡衡与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王尊则弹劾他二人,指责他俩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覆国家的坏人的过错。
D.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派使者诏令恢复他的官帽朝鞋;但有司又以其他罪名弹劾他,他最终被免官。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富贵在身而士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5分)
(2)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5分)
参考答案
9.A 声誉 名声
10.D
11.C
12.B
参考译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鸿门宴》的译文《鸿门宴》是司马迁所写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鸿门宴》的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刘邦驻军
- 金猫案的初中课文文言文正文:宿迁贫民有控掘地得金猫,断一爪,换得钱十余千,以其猫寄邻母家,邻母后不认,求为追究者。堂讯时,甚言其金睛炯炯,光
- 史记原文: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
- 两小儿辩日【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孔子东(到东方)游,见两小儿辩斗(争辩 ),问其故( 缘故,原因 )。一儿曰:①“我以(
- 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
-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①,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废法而威不立也;谴而行
- 文言文赏析案例提要魏国在当时的地缘上处于中间地带,它的地缘特点决定了它必受到各国的保卫。充分考虑地缘因素是每一个国家施展外交活动的首要前提。
- 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导语:知胜之道,出处《孙子·谋攻篇》,解释预知胜利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故
- 勿昧所有勿自夸耀文言文及译文勿昧所有,勿自夸耀原文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放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 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
-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
- 朱熹读书要三到文言文翻译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 顾尚洁先生墓志铭同怀弟顾锡祥撰兄讳锡爵,字延卿。少颖悟绝伦,比长,潜心民生利病。蒲商苦厘卡,上书累千言,制府曾公沅甫韪之,亟檄县、道罢去。由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
- 昭支昷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宋濂南海之滨,有昭支昷者,居蛟汭之丘。汭不产牛,有绳犝来者,大如獒,其角茧尔栗尔。昭支昷怖曰:“是何物也?”其友伯昏氏
- 高中文言文虚词导读: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
- 归庄原文:三代之人才出于学校,近世之人才出于科目。科目之士,虽未能如三代之学成而后入宫,然禾有不从学校出者,则近世之学校,固人才之渊薮,不可
- 毛稚黄作《毛太保传》,言文龙以万历四年某月十四日,生于钱塘松盛里。美须眉,目炯炯如电。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尝与人群饮酒楼
- 魏书原文: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
- 秦观原文:公讳先,字子骏。公自少庄重不苟,力学有文,乡党异之。年二十登进士科,调京兆府栎阳县主簿。神宗初即位,诏中外直言阙失。公应诏言十六事
- 《金农与苍头》文言文阅读训练金农与苍头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