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京兆三原人也。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05 04:29:57
李靖,京兆三原人也。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bao6*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 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太宗谓曰:“昔李陵 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遂督军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 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名书竹帛:名留青史。②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诣:到 B.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 走:逃跑
C.深人虏庭,克复定襄 克:攻占 D.不虞官兵至也 虞:欺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太上皇以百姓之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末年,李靖做马邑的郡丞,发现李渊有夺取天下的志向,便装成罪犯,打算趁机告发李渊。
B.由于道路阻塞,李靖滞留长安。高祖李渊攻克京城长安后,抓住了李靖,本想杀死他,但最后还是放了他。
C.贞观三年,李靖转任兵部尚书,兼任代州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平定襄城,大破突厥,擒获突利可汗,只有颉利可汗一个人逃跑了。
D.太宗因为高祖曾向颉利可汗称臣感到耻辱,励精图治,立志要消灭匈奴。最终凭借李靖等人的战功让匈奴俯首称臣,雪了前耻。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分)
(1)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4分)
(2)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4分)
(3)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4分)
参考答案
10 D(料想)
11 D(介词,“因为”;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介词,“到”/介词,“比”C代词,“你”/副词,“竟然”)
12 C(突利可汗自己投降)
13(1)颉利可汗虽然表面请求投降,而却心怀犹豫观望的想法。
(2)既然允许颉利可汗请降,朝廷派出的使臣又还在那里,不适宜讨伐。
(3)不久,又在别的部落捉住了颉利可汗,他的部下才全部投降。
参考译文
李靖,陕西三原人。隋炀帝末年,为马邑的郡丞。这时,高祖李渊任太原留守。李靖观察高祖,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志向,便装成罪犯,把自己锁进囚车,打算趁押赴江都的机会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走到长安,因为道路阻塞不能前行,李靖只好滞留长安。高祖攻克长安后,抓住了李靖,想要杀掉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李靖大声叫道:“李公率领仁义的军队,扫除bao6*乱,不想成就大事,只想凭个人的恩怨杀害有才能的人而逞一时之快吗?”太宗也极力劝阻高祖,加以营救,高祖于是赦免了他。
武德年间,因平定萧铣、辅公祏的功劳,李靖被升迁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宗继位后,他又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刑部尚书。贞观二年,被提升为中书令。贞观三年,转任兵部尚书,兼任代州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进攻突厥,平定襄城,大破突厥,使突厥各部落逃亡碛北。在这次战争中,李靖擒获了隋朝齐王杨暕的儿子杨道政以及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并将他们押送到长安。后来,突利可汗前来投降,只剩下颉利可汗一个人逃跑了。太宗说:“汉代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作战,还免不了投降匈奴,即使这样,也可以名垂青史。你能够凭三千骑兵,深入敌人内部并战胜敌人,平定襄城,威震北方夷狄,这样的事的确亘古未有,如此功劳足可以弥补过去渭水之战的过失了。”
由于李靖功勋显赫,唐太宗加封他为代国公。从此,颉利可汗对唐军十分害怕,不敢轻举妄动。贞观四年,他们退到西北一带,并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请求全国归降,作为唐的臣民。接到投降的消息,太宗又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前往迎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虽然表面称降,其实心怀不轨。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奉命安抚慰问。李靖看出投降者的险恶用心,决定将计就计。他对副将张公谨说:“传诏书的使者到了那儿的时候,敌人必然放松警惕,你挑选精锐的骑兵带好二十天的粮食,领兵从白道偷袭攻击他们。”张公谨不解其意,说:“既然我们答应他们投降,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征讨恐怕不合适吧。”李靖说道:“这是用兵消灭他们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以失去。”于是他率领军队迅速前进,行到阴山的时候,凡是遇到颉利可汗的人,都抓住他们随军前行。颉利可汗看到唐的使者,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料到唐的军队到了。李靖军队的前锋凭借大雾前进,十分隐秘,到了距离颉利可汗的军帐七里左右才被他们发觉。颉利可汗的军队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颉利可汗一个人就骑马逃跑了,敌兵乱作一团,四处溃逃。这次战争,唐兵斩杀敌人万余人,杀死颉利可汗的夫人——隋朝的义成公主,俘虏男女十多万人,灭掉了颉利可汗的国家。颉利可汗余下的其他部落,全部投降。此役使唐的边境从阴山扩展到大漠以北。战后,太宗十分高兴,对大臣们说:“我听说国君忧虑,大臣就要受到屈辱;国君受到侮辱,那么臣子的性命也难保全。过去在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突厥国势强大,太上皇因为不想牵连百姓,故而向颉利可汗称臣。我当时感到十分痛心,睡不安寝,食不知味。为此我励精图治,立志要消灭匈奴。今天,我们只要一出动军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匈奴单于俯首称臣,我们的羞耻洗雪了。”殿上的群臣都大声欢呼万岁。不久,太宗封李靖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赏赐食禄五百户。后来李靖又担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伐吐谷浑,灭了这个国家。李靖因功改封为卫国公。
李靖死后,太宗下诏,允许他的坟墓可以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坟墓的模样去修建,坟墓周围筑起土丘,使它们像突厥国内的燕山、吐谷浑国的碛石二山,用以象征他卓越的功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三国志原文: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
- 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的论文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诵读”呢?从词义学的角度理解,有认为是“念(诗文)”的(《现代汉语词典》)
- 文言文节选练习题及其答案【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
- 陈遗至孝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①。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遗已
- 马说文言文复习资料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上有了伯
- 《李贺集》序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
- 宋史原文: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
-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
- 韩愈《猫相乳说》原文及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下面和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101.相(xiāng)(1)名词。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副词。①互相。
- 中国古代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太史公自序》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
- 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的文言文原文与阅读答案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举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再调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徙
- 出现偏义复词的文言文整理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2.沛公则置车骑,脱
- 高中文言文实词固字理解在文言文中,有很多文言实词,大家了解过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高中文言文实词理解。一起来看看吧!高中文言文实词:固【1】1
- 《本草纲目》文言文释名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气味甘、咸、平、无毒。主治湿热痰症。用礞石、焰消各二两,
- 巢谷传(节选)苏 辙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
- 爱莲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爱莲说
- 文言文的教学介绍文言文教学,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
- 王约字彦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
- 魏书原文: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值四方多难,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