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6 06:50:58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恬于进取 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报:回复
C.落翰林学士 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5分)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5分)
参考答案
4.C (C项中的“落”是免除的意思。)
5.A (④是范镇辞职的话;⑥是一般的认知,并非范镇独特的见解。)
6.C (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7.(1)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评分建议】5分。“济”“所以”“贵”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心)?
【评分建议】5分。“乞身”“敢”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孙权劝学》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作者是北宋的政治家、 家。二、解释
- 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 千轴不如一书文言文阅理解及译文千轴不如一书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⑥,载以独轮车。引试⑦日,衣襕
-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力学,有远志,慕唐李大亮之为人,故字师亮。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
- 《晏子春秋》寓言故事原文: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 王绩原文: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
-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
- 旧唐书原文: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攫第,授江都尉。上元初,累补监察御史。会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
- 观 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
- 南史原文:蔡撙,字景节,少方雅退默,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任齐,位给事黄门侍郎。丁母忧,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服阙,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长
- 左传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③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指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④宝,尔
- 刘基论相文言文翻译导语:刘基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基论相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基论相
-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
-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高祖作相,引之左右,迁职方中大夫。复拜安弟悊为仪同。安叔父梁州刺史璋,与周赵王谋害高祖,诱悊为内应。悊谓安曰:“寝
- 中考课外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题【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 诗史杜甫传的文言文翻译杜甫是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学习的诗人,《杜甫传》摘自《新唐书》,详细介绍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及成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传原文
-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
- 温人之周文言文翻译《温人之周》选自《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一部历史散文。战国时代东周虽然越来越弱,但还是名义上天子。周君为天下之君,是名正言
-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窥其形类有能者屏不敢出穴者月
- 文言文幽默故事导读: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幽默故事非常适合中小学生,既能开心阅读,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