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曾,字贡父,燕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17:02:48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参考答案
10.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
11.D(“丁内艰”指母亲去世。)
12.A(安南国入朝请罪的人物错误。)
13.(1)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
(边鄙,边疆地区;岁,每年;赋:征收;苦,感到困苦、痛苦。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
(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是,认为正确;著,写。每点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考常考文言文学常识高考的时候需要考到文学常识,我们这个时候可以看看下面的高考常考文言文学常识哦!高考常考文言文学常识1.《诗经》:又名“诗
- 橘颂 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 新唐书原文:王雄诞,曹州济阴人。少强果,膂力绝人。伏威之起,用其计,战多克,署骠骑将军。 初,伏威度淮与李子通合,后子通惮其才,袭
-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
-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
- 韩愈原文: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 宋史原文: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大父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吕祖谦游。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
-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希望对您有帮助。翻译文言文不是能
- 李应升诫子书①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
- 隋书文言文翻译和答案文言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
- 自知而搔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1、文言文人有背痒者,令(1)其子搔之,三搔而弗(2)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亦弗中!其人曰:“妻子乃知(3)我者
-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
-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中阅读是最为常见的题型,那阅读文言文的技巧有哪些?如何提高阅读文言文分数。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
-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
- 文言文常用实词知识介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
- 陈遗至孝文言文翻译大元十二年(公元兆7年),青、兖两州刺史在征得荆州刺史殷仲堪的支持下,以讨伐司马道子的朋党王国宝、王绪为由起兵,使东晋战火
- 姜希辙,字二滨,浙江会稽人。明崇祯间举人。顺治初,除温州教授。五年,以瑞安知县缺员,令暂摄。郑成功兵来犯,攻城,希辙督民守,遇事立应。援至,
-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
- 核舟记文言文字词翻译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核舟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