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9 03:55:15 

标签: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石敦厚寡言,而器识过人。天会二年,授世袭谋克,为行军猛安。睿宗为右副元帅,引置军中,属之宗弼。拜参知政事。阿琐杀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东京,而群臣多劝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注】远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也。惟陛下无牵于众惑。”上意遂决,即日启行。
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方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闻者悚然。石司宪既久,年浸高。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十六年,薨。
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时论得失半之,亦岂以是耶?旧史载其少贫,贞懿后周之,不受,曰:“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后感泣曰:“汝苟能此,吾复何忧。”史又称其未贵,人有慢之者,及为相,其人以事见石,惶恐。石曰:“吾岂念旧恶者。”待之弥厚。
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轻孰重?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北京民曹贵谋反,大理议廷中,谓贵等阴谋久不能发,罪止论斩。石是之。又议从坐,久不能决。石曰:“罪疑惟轻。”入,详奏其状,上从之,缘坐皆免死。北鄙岁警,朝廷欲发民穿深堑以御之。石曰:“不可。古筑长城备北,徒耗民力,无益于事。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若徒深堑,必当置戍,而塞北多风沙,曾未期年,堑已平矣。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为此无益。”议遂寝。
【注】正隆:金国海陵王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陛下无牵于众惑             惟:通“唯”,希望
B.石司宪既久,年浸高           司:观察
C.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 假借:宽免
D.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         恃:依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C.“劾奏”中的“劾”即检举揭发,“劾奏”指向皇帝检举揭发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指整个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石见识过人。他是皇亲国戚,但不张扬;中都发生变故,众大臣劝世宗去上京,李石分析形势,认为世宗去中都对国家有利,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B.李石痛恨贪赃枉法的行为。节度使徒单子温贪赃枉法,李石弹劾他,奏事时让宰相等候了很久,出后,宰相询问缘由,李石的回答令人震动。
C.李石安于贫穷,有度量。史料记载,李石小时候贫穷,拒绝姐姐帮助,让姐姐感动;李石还没显贵时,有人得罪了他,日后李石却不计前嫌,待他更好。
D.李石处事公正。军队和百姓发生矛盾,有人想袒护军方,李石提出公允的意见;有人图谋zao6*反,与之牵连获罪的人判定死罪,李石对判决提出疑问,并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皇帝。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
(2)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
参考答案
1.B  司:主管。
2.D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
3.D  (结合文本语境可知“李石对判决提出疑问”不对,原文为“石是之”。)
4.(1)国家正是急着用人的时候,正应该自我努力,哪里能担心贫困。(用,自勉,患,贫各1分,句意1分)
(2)催促官员去查问,从此军民的争夺就停止了。(趣,按,遂,息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是贞懿皇后的弟弟。李石敦睦忠厚,寡言少语,然而他的器度胆识却超过常人。天会二年(1124),李石被授予世袭谋克,当了行军猛安。睿宗当时是右副元帅,把李石安置在军中,归属宗弼麾下。拜参知政事。阿琐杀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然后派使者进东京上表,群臣中多数劝世宗驾临京都。李石上奏说“:正隆远在江、淮一带,寇盗蜂起,百姓万民盼望东方,应该趁现在这个机会直接奔赴中都,占据腹心要地来向天下发号施令,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业。只请陛下不要让众人牵着走。”皇上于是拿定了主意,当日就启行。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是平章政事合喜的侄子,贪赃枉法,李石就上奏弹劾他。正当李石陈奏此事时,宰相在下殿站立,等候了很久,李石退出来后,宰相问李石奏事为什么这么久,李石严肃的说“正是因为天下犯法贪污的没有全部被杀灭罢了。”听到的人感到震动。李石主管御史台又很长时间,年纪渐大,上表请求解职,凭着太保的身份退休。十六年去世。
李石以有功勋的皇亲的身份,长期处在腹心要害部门,宫廷内部献计献策,对宫廷以外之事很少知道。观察他弹劾上奏徒单子温时退避回答宰相大臣的发问,气岸确实有不能承受的地方。当时人们对他评论得失参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旧史记载李石年少时家境贫困,贞懿皇后周济他,他不接受,说“:国家正急用人,正应该自勉,怎么能在乎贫困呢?”皇后感动地哭着说:“你能做到这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旧史中又称他不自以为贵,人们有侮慢他的,等到他做了宰相,当年侮慢他的人有事去见他,很是惶恐。李石说“:我难道是忘旧仇的人吗?”对待那人很厚道。
山东、河南的军民关系很坏,争田的事屡次发生,没有停止过。有司认为军队是国家的根本,暂且应该借用土地。李石持不同意见,他说:“兵、民是一样的,哪个轻哪个重?立国所凭仗的是纪纲,纪纲不明,所以下面敢于轻视和冒犯。只有让他们明确划分疆界的道理,宣示有关法律禁令,让他们不再争执,才是长久之计。”催促官员去查问,从此军民的争夺就停止了。北京百姓曹贵阴谋zao6*反,朝中大理廷议时,说曹贵等人有阴谋,但很长时间没有行动,定罪最重是论斩。李石同意这个意见。又议协同犯罪的,久议不能定夺。李石说:“罪行有疑点不能肯定,只有从轻处理。”他进朝,向皇上详细汇报了情况,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因此与本案有牵连的都免于死罪。北部边疆一带年年报警,朝廷想发动百姓挖深沟用来抵御北人。李石说“:不行。古代修筑长城防备北人入侵,白白耗费了民力,于事无益。北人不定居,出没无常规,只有以德政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如果挖了深深的战壕,必须得设置军队把守,而塞北多风沙,要不了几年,战壕就填平了。不能把中国有用的力量搞得很疲劳,如果这样做一点好处也没有。”原来修深壕的建议于是搁置起来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元史原文: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
  •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
  • 新唐书原文:裴漼,绛州闻喜著姓。父琰之,永徽中为同州司户参军,不主曹务,刺史李崇义始轻之,语之曰:“同,三辅,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
  • 求学须早文言文翻译求学须早,趁着年轻要早早的学习,在人的一生当中,每一个年龄又会有那个时期的苦恼,通过不断的进行学习,可以很好的得到提升,成
  •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
  •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
  •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
  • 《师旷问学》文言文翻译导语:《师旷问学》选自《说苑·建本》,讲述了乐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旷问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
  • 辛文房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
  •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有删改)陆贽(唐)圣人之立教也, * 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
  • 晋书原文: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
  • 张仪受辱文言文翻译张仪受辱主要讲述了张仪忍辱负重的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张仪受辱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张仪受辱文言文张
  •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
  • 三国志吴书文言文也读答案及翻译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
  • 《弈秋》文言文翻译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弈秋》文言文翻译,希望对
  • 旧唐书原文: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
  • 《樵夫毁山神》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原文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
  • 聊斋志异原文:杨万石,大名诸生也,生平有“季常之惧”。妻尹氏,奇悍,少迕之,辄以鞭挞从事。杨父年六十余而鳏,尹以齿奴隶数。杨与弟万钟常窃饵翁
  •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感悟方面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
  • (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