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19 08:09:30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sha6*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也。”既,讼于官,捕隆置狱,应龙曰:“盗诚毛隆,其肯自谓?”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未几盗败,应龙由是著名。改知崇仁县。淮西失守,江西诸州有残破者,县佐贰闻变先遁,应龙固守不去。
先是,理宗久未有子,以弟福王之子为皇子,丞相吴潜有异论,帝已不乐。大元兵渡江,朝野震动,逐丞相丁大全,复起潜为相,帝问潜策安出,潜对曰:“当迁幸。”又问“卿如何”,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帝泣下曰:“卿欲为张邦昌乎?”潜不敢复言。未几北兵退,帝语群臣曰:“吴潜几误朕。”遂罢潜相。帝怒潜不已,应龙朝受命,帝夜出象简书疏稿授应龙,使劾潜,应龙谓:“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祖宗以来,大臣有罪未尝轻肆诛戮,欲望姑从宽典,以全体貌。”帝大怒。
贾似道素忌潜,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迁司农少卿,寻以右谏议大夫孙附凤言,遂去国。
景定三年,湖南饥,起提举常平。以救荒功,迁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特旨屡召,拜户部侍郎仍兼侍读,七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隐九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B.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C.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D.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了最高一级考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B.迁在古代常指官员官职变动,左迁指贬官,右迁指升职;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擢、徙、贬、谪、黜等。
C.户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全国田地、户籍、赋税财政、工程事务等。
D.景定是帝王年号,古人除了用干支纪年外,还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景定三年、天汉元年、永和四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2分)
A.刘应龙有胆有识。毛隆案中,敏锐发现断案的谬误,大胆质疑官府所捕盗贼的真实身份。
B.刘应龙忠于朝廷。淮西失守,刘应龙不受外界影响坚守不弃,元兵渡江,他也坚持死守。
C.刘应龙刚直耿介。皇帝授意弹劾丞相,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谏劝皇帝不要一事废人。
D.刘应龙功业显赫。湖南救荒,南海平寇,多有建功,深受朝廷器重,后来辞官归隐山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3分)
(2) 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3分)
参考答案
4.A
5.C(“工程事务”由工部掌管)
6.B(元兵渡江时,愿意死守的是吴潜)
7.(6分)
(1)(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 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3分。画线部分各1分,大意1分)
(2)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3分。画线部分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煕二年进士。被任命为零陵主簿,饶州録事参军。有个叫毛隆的人,专事抢劫sha6*人,州中百姓遭劫掠,远远地对盗贼喊道:“你是毛隆吗?”盗贼也答:“我是毛隆。”之后,百姓向官府告状,官府捉住毛隆关进监狱,刘应龙说:“盗贼如果真是毛隆,难道肯自认吗?”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没多久盗贼败露,刘应龙因此名声显著。改任崇仁县知县。淮西失守,江西各州有遭破坏的,县尉等听到有变故就先行逃走,刘应龙坚决守卫不离去。
在此之前,理宗长时间没有儿子,将弟弟福王的儿子立为皇子,丞相吴潜有不同意见,皇帝已经不高兴。大元军队渡过长江,朝廷内外受到震动,赶走丞相丁大全,又起用吴潜任丞相,皇帝询问吴潜有何计策,吴潜回答说:“皇上应当避开才好。”又问“你怎么办?”吴潜说:“我理当誓死守卫在这里。”皇帝落泪道:“你想要做张邦昌一样的人吗?”吴潜不敢再说。没多久,大元军队撤退,皇帝对众位大臣说:“吴潜几乎害了我。”于是罢免吴潜的丞相职务。皇帝常恼怒吴潜,刘应龙早晨接受任命,皇帝夜里拿出奏章公文稿交给刘应龙,让他弹劾吴潜,刘应龙说:“吴潜原本有好的声誉,仅是论事有失妥当,面对事变缺少裁断。自高祖以来,大臣有罪未曾轻率地任意杀戮。希望姑且照宽大的法典处理,以保全礼仪。”皇帝十分生气。
贾似道一向忌惮吴潜,适逢京城米价昂贵,刘应龙作《劝粜歌》,宦官取来报告给皇帝,皇帝问明白是刘应龙所作,告诉贾似道米价高,应当立即处理,贾似道找到原因,也恼恨刘应龙。改任司农少卿,随即因右谏议大夫孙附凤弹劾,离开了京城。
景定三年,湖南闹饥荒,被起用为提举常平。因救济灾荒有功,升任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强盗作乱,朝廷认为是祸害,便派刘应龙以显谟阁待制身份担任广州知州、广东经略安抚使。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皇帝屡次特旨征召,授予户部侍郎仍兼侍读,刘应龙七次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官,归隐九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宋清传》文言文翻译《宋清传》,作者柳宗元,记录了唐代京城药商宋清的经营活动与经营思想,是唐代药业的一份珍贵文献。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 中考语文文言文《论语·述而篇》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
- 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导语:《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那它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的文言文翻译,
- 后汉书原文: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
-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要点探讨与研究我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语言精练、章法严谨,而且作为我国传统文
- 《桐叶封弟辨》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辨”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的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韩愈的《讳辨》和柳宗元的这篇文章,都是这方面
-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文言文《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作者:左丘明【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夏,郜子来朝。五月乙巳,西宫灾。郑人入滑。秋
- 《文言文》相关资料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
- 明史原文:乔允升,字吉甫,洛阳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太谷知县。以治行高等征授御史。历按宣、大、山西、畿辅,并著风采。三十九年,大计京官。允升
-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①,
-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归纳相(xiāng)(1)名词。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副词。①互相。如:
- 宋濂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 晋献公假途灭虢【原文】晋献公欲伐虢①,荀息曰②:“君何不以屈产之乘③、垂棘之璧④而假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参考(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
- 陆龟蒙原文: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
- 学舍记曾巩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 必背的高中文言文参考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
- 杨继宗,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
- 文言文《桃花源记》鉴赏《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桃花源记》鉴赏,欢迎大家阅读!《桃花源记》作者:陶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