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04:52:58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 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 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ba6*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诛杀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拖欠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B.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C.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D.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4分)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5分)
(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5分)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5分)
参考答案
4-7:A A D D
8(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5分)
(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5分)
(3)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他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
二: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3分)
(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参考答案
9.C(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
10.C(以,介词,用,拿。 A.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之,助词,的;助词,取独。)
11.D(②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⑤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
12.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
13.
(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3分)
(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3分)
(3)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申述给百姓,白头花白的老人就不用在道路上负担东西了。(4分)
【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ba6*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汪中原文: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
-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
- 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 文言文一些常用词的用法“何…之有”“何…之有”表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
- 《石钟山记》翻译及赏析《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夏天,苏轼送长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石钟山
- 戴名世原文:【1】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
- 陈书原文: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
- 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长歌行
-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
-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及帝将图慕容
- 西江月文言文翻译《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参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
- 姚珠树公传[清] 张英明之季年,吾桐冠盖煊奕王谢子弟,以才俊闻于一时,其中文章、经济、丰采、言论、气谊、识量皆光明骏伟,卓然为诸君之冠者,则
-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
- 王安国,字平甫,安石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
- 李逊,字友道。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腾觉之,
-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
- 娘子军原文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
- 蒙恬文言文的练习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
- 门山县吏晓堂记文言文翻译王若虚 ,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以下是
- 《祝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祝盟刘勰①天地定位,祀遍群神,六宗既禋,三望咸秩,甘雨和风,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报兴焉!牺盛惟馨,本于明德,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