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5:53:38 

标签: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②,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③,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④,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⑤,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⑥,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⑦,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⑧。“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⑨,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⑩。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蜩(tiáo)腹蛇蚹(fù) 筼筜(yúndāng)谷 偃(yǎn)旗息鼓 揠(yàn)苗助长
B.如兔起鹘(hú)落  少(shāo)纵则逝矣轮扁(piān)斫(zhuó)轮者也
C.与可以书遗(yí)余曰:“近语(yǔ)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cuì)于子也。”
D.四方之人,持缣(jiān)素而请者,足相蹑(niè)于其门 ?曝(bào)晒 斤斧何曾赦(shè)箨(zé)龙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赵尝五战于秦
B.若予者,岂独得其意 虞兮虞兮奈若何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也 吾将以为袜?
D.而节叶具焉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把,介词(A 在/同,跟;B像,介词/你,代词;D 具备,动词/全部,详尽,形容词)
3.下列句中没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苏子辩矣
D.技盖至此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少”同“稍”,“当”同“倘”,“盖”同“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叶叶而累之而节叶具焉 ?
B.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 置杯焉则胶
C.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
D.吾将以为袜与可以书遗余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把,介词(A 表修饰/表转折;B “然”,也有说是“助词”/兼词;C 这样,指代词/词尾)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轮扁,斫轮者也/《筼筜谷》其一也
B.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惟兄嫂是依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苟以天下之大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何陋之有
【答案】C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则辩矣辩:有口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大概,大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蹑”① “踩”,②“跟踪,追随”;A项“与” 都是 “赞同,同意”的意思;C项“无以” 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都是 “打开”的意思)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答案】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3分)
译文: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3分)
译文:
③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2分)
【答案】
①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
②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③而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参考译文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子由写了《墨竹赋》给与可,说:“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讲的道理)却为养生的人所采纳;轮扁,是制造车轮的,可是(他的经验)却被读书人所运用。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为是有道者的认识,难道不是吗?“子由从来不画画,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与可的绘画理论,还学得了他的绘画方法。
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门来。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跟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随着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下来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
  •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
  • 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⑥而习之,三年,又以报
  • 高中语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重点词语解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 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
  • 孟子原文: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
  • 欧阳熙原文: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故三苏生而眉山草木枯,韩相出而日下五云见,由古而然,岂诬也哉?博罗,广东之名邑
  • 周梅圃君家传〔清〕姚鼐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 文言文学习方法文言作品中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它们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
  • 狱中题壁【年代】:清 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n
  •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高考中,文言文是必有的一个语文考试题型,那么大家清楚应该怎么复习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相信能带给大
  • 大同文言文翻译赏析《大同》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同
  • 《本草纲目菜部芝》文言文《本草纲目?菜部?芝》作者:李时珍释名囚。气味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黄芝:一名
  • 《元史·金履祥传》文言文阅读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
  • 文言文阅读附带译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②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③,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④假我
  • 不受私谒文言文翻译杨震的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父亲杨宝,研习《欧阳尚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受私谒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文言文言简意赅翻译技巧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
  • 怎样讲好文言文中学文言文教学历来困难重重,一是因为文言文历史久远、行文简练、典故众多,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 宋濂原文: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①于兹,始足以当之。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
  • 史记原文: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