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麟解》的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22:02:50
《获麟解》的文言文翻译
《获麟解》中作者以麟设喻,说明了自己的为人及出仕的时机和意图,感慨卓有才识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获麟解》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获麟解
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译文:
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注释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
②灵:灵异,神奇之物。《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③昭昭:明白。
④《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到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这才变为专名,就是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记》所谓《春秋》,实指《左传》。《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其实在《荀子》、《大戴礼记》、《史记》、《汉书》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饲养。
⑧恒有:常出现。
⑨类:相似。
⑩麋(mí):也叫“驼鹿”或“犴(hān)”。
然则:既然如此。
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果:确实,果然。
赏析/鉴赏
《获麟解》中作者以麟设喻,说明了自己的为人及出仕的时机和意图,感慨卓有才识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
据《春秋》和《左传》所写: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钮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麟。即麒麟,古人以之作为象征仁人和吉祥旳动物。麒麟历来被人们视作祥兽,而作者却另辟蹊径,认为其长相奇特,也可“谓之不详”。他认为麒麟之所以被视作吉祥旳象征,是因为出现在圣人在位旳时候;如果它出现时没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说它是不祥之物。
韩愈抓住“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对对立旳字眼作眼目,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这两对词语旳转换,抒发了自己旳不平之鸣,表现了自我旳自怜自重而又自怨自艾旳意绪。细咀此文,方能在含蓄与委婉旳笔调中看到悲愤。作者意在说明如果没有圣人当道,即便出现了像麒麟一般罕见旳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说明了自己旳品行和出仕旳意图,感慨卓有才学之士不为封建旳统治者所重用。寄托了怀才不遇旳怨愤。
作者由“祥”说入“不祥”,并以“不祥”立论,强调麒麟作为灵兽具有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本身,做足文章,反复辩论,乃有其寄托。作者抒发怀才不遇。不为圣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满二百字,而抑扬开合,变化转折,似有长篇之势。
文章虽短,曲折甚多.层层转折,表意颇为含蓄委婉。几反几复之中。使论述的观点更为明确、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变化。
公元前481年,鲁人猎获一麒麟而不识之,孔子为此反袂试面,同年,辍笔停修《春秋》。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复现东川。韩愈著文阐发己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导语:《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
- 清史稿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左宗棠。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
-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为改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老”、“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优化文言教学过程,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两方面
- 小学阶段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nb
- 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
- 初一文言文翻译:《木兰诗》导语: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山。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铠甲。将士们经过
- 何岳两次还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1、文言文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1),恐劝其留金也。次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
- 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
-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下
-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 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 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 天雨墙坏(雨,下雨)4
- 《阆水歌》文言文原文及赏析阆水歌唐代:杜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
- 刘大櫆原文: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
-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
-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 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
-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原文: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
- 《清史稿·赵国祚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清史稿原文: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父一鹤,太祖时来归。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国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录额真
- 答客难东方朔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
- 文言文刘备敕刘禅遗诏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1)兄弟为念。射君
-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唐· 元稹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
-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