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23:52:06
《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
《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的内容有哪些呢,如何翻译现代文?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诞之子。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高祖初,为大使巡察冀州。寻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时巴氏扰动,,诏崇以本 将军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陕、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自然易帖。但须一宣诏旨而已,不劳发兵自防,,使怀惧 也。”高祖从之。乃轻将数十骑驰到上洛,宣诏绥慰,当即怗然,寻勒边戍,掠得萧勣人者,悉令还之。南人感德,仍送荆州之口二百许人。两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在治四年,甚有称绩。
以本将军除兖州刺史。兖土旧多窃盗,崇乃村置一楼,楼置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 各击数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盗发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令 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 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崇断狱精审,皆此类也。
五月,大霖雨十有三日,大水入寿春城,屋宇皆没,崇与兵泊于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于女墙,城不没者二板而已。州府劝崇弃寿春,保北山。崇曰: “淮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脚,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物。昔者王尊慷慨,义感黄河;吾岂爱一躯,取愧千载?吾必死守此城,幸诸君勿言!”时州人裴 绚等受萧衍假豫州刺史,因乘大水,谋欲为乱,崇皆击灭之。是时非崇,则淮南不守矣。
崇深沉有谋略,宽厚善爱众。在州凡经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 卧虎”,贼甚惮之。萧衍恶其久在淮南,屡设反间,无所不至,世宗雅相委重,衍无以措其奸谋。
译文:
李崇,字继长,是顿丘人。是文成元皇后二哥李诞的儿子。继承爵位陈留公、镇西大将军。高祖初年,担任大使巡察冀州。随即用本官(陈留公)的身份代理 梁州刺史。当时巴氏蠢蠢欲动,下诏命令李崇用本将军(镇西大将军)的身份镇守上洛,命令陕、秦二州派兵护送李崇到治所。李崇推辞说:“边民失和,本是怨恨 刺史,臣奉诏代任,边民自然容易安定。只须宣读一下诏旨,不劳征调军队自卫,使人民心怀恐惧。”高祖听从了。于是李崇率领数十个骑兵轻装疾驰到上洛,宣读诏令慰问边民,巴氏当即安定。不久命令戍边的军队,凡是擒捉到萧勣一方的平民,全部送还。南人感激,也送还荆州的平民220来人。双方边境安和,不再有战争警报。在任四年,很有政绩。
用本将军身份出任兖州刺史。兖州一带过去盗贼很多,李崇便命令在每个村庄建一座楼,楼上悬挂一面鼓。盗贼出现的地方,立刻就猛烈击鼓,四面最先听到鼓声的. 村庄击鼓一通,闻鼓声一通的村庄以二通鼓为一节,再后听到的村庄以三通鼓为一节,各击鼓数千槌。各村庄听到鼓声,都出动把守道路要口。因此盗贼发片顷刻之 间,鼓声传遍百里,其中险要的关口都有人埋伏。盗贼一出现,就将他们擒获。各州都建城楼悬大鼓,就是从李崇这里开始的。
起先,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小孩,遭遇强盗而丢失,很多年不知道下落。后来,在同县赵奉伯家里看见自己的小孩。苟泰就到官府告状,双方都说这是自 己的孩子,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吏无法断案。李崇说:“这容易知道。”让把两位父亲和这个孩子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几十天里禁止他们见面。过了几十天, 然后派人分别对两位父亲说:“你的孩子遇到祸患,不久前已经死去了,现在解除禁令,可去奔丧致哀。”苟泰听了即刻号啕痛哭,悲不自禁;赵奉伯听后只叹了几 口气,毫无悲痛的意思。李崇仔细观察后,便把孩子还给苟泰,诘问赵奉伯为什么欺诈,赵奉伯招供,说自己的孩子早先死了,所以冒认了他。李崇判案精密确实, 都像这样。
五月,连绵不断的大雨下了十三天,洪水灌入城内,房舍全被淹没,李崇与兵士站在城头上。水位上涨,没有停止,他又乘船靠近城墙,城墙只剩下两块木板 那么宽的地方没有被淹没。州府官员都劝李崇放弃寿春城,到北山自保。李崇说:“淮南辽阔万里,安危系在我一人身上。我一旦离开这里,百姓顷刻四散逃去,扬 州这一方土地恐怕不再成为国土。昔日王尊慷慨抗洪,忠义感动黄河;我怎么敢吝惜自己的性命,而蒙羞千载呢?我一定死守在这里,希望诸君不再多说。”这时州 民裴绚等接受萧衍任命代理豫州刺史职位,凭借洪水,图谋叛乱,李崇都将他们打败、消灭。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李崇,淮南就不能保全。
李崇深沉有谋略,待人宽厚,善于统领部队。在扬州共经营十年,经常训练几千强壮士兵,寇贼侵扰边境,他率军迎战时所向披靡,号称“卧虎”,敌人非常畏惧。萧衍痛恨李崇长期镇守淮南,多次设反间计,手段用尽,但世宗非常信任李崇,萧衍无法施展他的奸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
-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
-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杨一清为吏部,数召中应言官试,不赴。 及授工部主事,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建寺西华门
- 宋书原文:刘延孙,彭城吕人。初为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时索虏围县瓠,分军送所掠民口在汝阳,太祖诏世祖遣军袭之。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
- 太平广记原文:刘崇龟镇南海之岁,有富商子少年而白皙,稍殊于稗贩之伍。泊船于江。岸上有门楼,中见一姬年二十余,艳态妖容,非常所睹。亦不避人,得
- 国史异纂原文: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
- 孟母三迁文言文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
- 学弈文言文翻译《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以下是“学弈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学弈先秦:佚名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
- 《石崇与王桤争豪》文言文阅读石崇与王桤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
- 高中《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翻译《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为
- 子路见孔子的文言文翻译子路见孔子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
-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
-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 *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
- 瘐质,字行修,少而明敏。八岁诵梁世祖《玄览》等十赋,拜童子郎。开皇元年,除奉朝请,历鄢陵令,迁陇州司马。大业初,授太史令。立言忠鲠,每有灾异
- 裴松之【原文】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
- 虹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梦溪笔谈·虹》描写了作者沈括在出使契丹途中看到奇异景象——山涧中的虹,证实了传说的正确性。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虹文
- 说苑原文: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
- 复习文言文劝学知识点素材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
- 公输 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阅读“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曰:‘诺。’”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宋无罪而攻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