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文言文导学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09:56:18
赵普文言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突破】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
一、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朝代)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赵普 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力和。(方法提示:用红笔完成填空,并且能够脱稿自如地给同学讲出来。)
2.诵读课文:
(1)自读三遍——字音准,节奏对,句子通。(2)组内读——组长指名,大家倾听,集体评价,发现问题,黑板展示。
注意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阖户( )箧( ) 既薨( )龌龊( )掷地( )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 ( ) (2)手不释卷 ( )
(3)每归私第 ( ) (4)阖户启箧 ( )
(5)既薨 ( ) (6)发箧视之 ( )
(7)龌龊 ( ) (8)碎裂 ( )
(9)及为相 ( ) (10)卒用其人( )
二、翻译课文:
1.个人自学,对照书xia6*注释,试译课文。(要求:叫准会的,运用评注法标明不会的。)
2.二人合作,研究自学中“不会”的。(要求:运用评注法记号出二人合学的成果,标记出不会的和新发现的知识活问题。)
3.小组学习:集中问题,并研究解决,进行小组展示。(要求:组长掌握组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
三、质疑答疑,点拨精讲。
1.讲解下面句子的特殊性。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2.尝试对下面简单虚词的理解。
(1)太祖常劝以读书( )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
(3)又以其人奏( ) (4)跪而拾之以归( )( )
3.质疑与发现(要求:联系以往文言文学习,就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方面说出发现与疑问,也可提出你发现的具有学习方法。
四、试背课文,体会背诵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分析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检测反馈】
(抽签学生代表翻译全文,全班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翻译和大家评价质量与热情评价前面小组学习的质量,随机打出分数。)
【翻译的方法】
1.回顾翻译文言文四字原则:
2.补充四字原则具体化: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
(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新课学习】
一、引入新课:《<论语>十则》与“半部《论语》治天下”。(抽签1人讲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随机提问,酌情加分。)
(二)小组学习:
探究问题:
1.课文是怎样来刻画赵普的?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
2.课文如何写太祖的?
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
三、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资料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他用这本书的一半学识帮助太祖取得天下,现在将用另一半学识帮助太宗治理天下,使国泰民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洪迈《容斋随笔》原文:汉党锢之祸③,知名贤士死者以百数,海内涂炭,其名迹章章者,并载于史。而一时牵连获罪,甘心以受刑诛,皆节义之士,而位行不
- 李南楼行状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乍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
-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
- 执马经以求马文言文【原文】执《马经》以求马张鷟伯乐令其子执《马经》画样以求马,经年无有似者。归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见大虾蟇,谓父曰:“得一
- 《旧唐书李皋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
-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
- 中秋赋-文言文形体散文中秋赋(并序)敖国华时维丙申,序属中秋,诚领导之邀,县邑之墨客风尘而至;逢佳节之期,酒乡之骚人匆忙而往。瞻烈士之墓,览
- 《爱莲说》文言文试题分类详解篇一:《爱莲说》文言文试题分类详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 晋书原文:荀崧,字景猷,颍州临颍人,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
-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柳宗元①秀才足下:仆避师名久矣。往在京都,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虚其来意,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惎之。虽若是,
- 夸父逐日翻译及原文赏析一、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 文言文直译翻译技巧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
- 清稗类钞原文: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
- 《庄子•外篇•达东野稷败马原文: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
- 《泷冈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该文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
-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
- 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猿子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
- 9年级文言文课文翻译导语:对于文言文课文,同学们可以挑战自我,尝试进行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年级文言文课文翻译,供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
- 高考考点文言文虚词其高考语文冲刺: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其一、【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