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之道的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5-27 01:44:19
标签:
治生之道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治生之道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勤训《恒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参考译文
谋生的正确方法,莫过于勤快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些话虽然说的浅显,但意义却很深远! 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在才能、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锲而不舍文言文翻译锲而不舍出自《劝学篇》,下面请看锲而不舍文言文翻译的更多详细内容!欢迎阅读【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司成公家传[明]侯方域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三岁而方相国从哲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
-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范镇、司马光,父友也,皆器重之。以父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
- 这篇《桃花源记》文末还有一首《桃花源诗》。“记”是“诗”的序言,“诗”是“记”的补充,并集中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赞颂。桃花源诗【晋】陶渊明
-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导读: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
- 浅析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现在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展开的。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
- 朱熹寓言故事原文: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
- 初一年级的文言文:画蛇添足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赵鼎去枢筦①,居常山,樗往谒,因讽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②多而
- 《金安节传》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
- 《史记三十世家卫康叔世家》文言文及解释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厓季,厓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
- 文言文《何乔新》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何乔新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
-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一、 通假字1.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原文:(宋)陆游肃王[1]与沈元用[2]同使[3]虏[4],馆于燕山愍忠寺。暇[5]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
- 资治通鉴原文: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
- 《海瑞清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 蒲留仙写书原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
- 伯牙绝弦文言文战争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下面是小
-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