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复习应试技巧
现今的高中毕业生语文学科要经历会考和高考两次考试,两次考试虽然在同一大纲指导下,但测试的要求却颇不相同。会考语文的测试内容以课本为主,高考语文以测试课外内容为主。前者重基础,后者重能力。学生感觉两者要求不同,似乎不好兼顾,教师感觉一学期内面临两次考试,时间太紧,课时不够,或则早早结束讲授课文,投身于题海之中,或则增加课外练习时间,加重师生负担。其实只要处理好教材与考试的关系,即课内文与课外文的关系,上述矛盾并不难解决。教材是基础,课文是范例,课外文是基础的扩展和延伸。不切切实实打好基础,就谈不到培养能力。基础是不变的,能力是灵活的,两者辅车相依。再说考教材也好,不考教材内容也好,都离不开考试的“宪法”——教学大纲,和依据教学大纲所制定的考试说明。
文言文的测试体现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尤为明显,以1998年试题为例,在释词、译句的各题选项中词语多为课文中所出现过的。如“觐”(《谭嗣同》“乃扶病入觐”),“故事”(《六国论》“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谭嗣同》“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有司”(《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遽”(《察今》“遽契其舟”,《促织》“遽扑之”),虚词“以”也是常见的介词(凭、用义)和连词(表顺承关系)的用法。又如“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刺史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这短短几句话中就有八个常用词见于教材。所以如果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理解常见的四种词的活用现象,理解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遇到浅易的课外文,基本上是可以看懂的,回答试卷中提出的问题就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文言文的总复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课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文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第一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就可以联系其它课文中与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断句。相同的如“亚父者,范增也”“子瑜者,亮兄瑾也”。不同的如:“陈涉,阳城人也”,“人为刀俎”“刘备天下枭雄”以及“所以……者……也”等。其后如“伐齐”的“伐”(攻伐义)与其相同的如:“大兴师伐秦”“举兵伐徐”等;不同的有“伐檀”“伐山取材”(砍伐义),“此五伯之伐也”(功业义),“平伐其功”(夸耀义)。“使人遗赵王书”的“遗(赠、送义)相同的有“先以书遗操”,“诸生岁有裘葛之遗”“留待作遗施”“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的“遗”等,不同音、义有“小学而大遗”(丢弃义),“吾遗恨也”(遗留)中的“遗”等。“赵惠文王十六年”从“赵惠文王”就可以联系其它课中国君、诸侯、大臣的`谥号。这样通过几课书就可以复习常用实、虚词句式,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诸多方面的问题。用时少而见效快。
另一种方法是重点复习课本后面常用词表中的常用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要积累词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文言文也是如此)但是课本中文言常用实词表有三个缺点,一是所确定的词是否常用有的没有科学依据;二是既无例句,又无义项;三是本来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常用词,如上文所举的“遗”,在词表中却未列入。因此在复习时先要明确某个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再联系其它课文中的同样意义,然后回忆其它课文中出现这个词的不同义项。例如
书:①书信 使人遗赵王书(《廉蔺列传》)
先以书遗操(《赤壁之战》)
②书写、书法 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③书籍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明史安磐传文言文翻译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
- 宋史之曹彬列传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 《五柳先生传》的文言文翻译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 文言文螳螂杀蛇阅读习题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 初中语文文言文导读: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 梁书原文: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
- 世说新语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
- 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 《童趣 》 《论语》十则 《山市》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智子疑邻 》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
-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
- 鲍竹溪先生传袁枚1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
-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①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②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③,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②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③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 富多施舍智不炫耀文言文富多施舍,智不炫耀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
- 魏书原文:于烈,善射,少言,有不可犯之色。少拜羽林中郎,累迁侍中、殿中尚书。于时孝文幼冲,文明太后称制,烈与元丕、陆睿、李冲等各赐金策,许以
-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
- 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àn)
-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
-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
- 旧唐书原文: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列四子之
- 文言文人物传记你还记得课本中人物传记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文言文人物传记 ,欢迎借鉴!(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的奔公孙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