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文言文固顶句式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07:11:53
语文知识文言文固顶句式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
一、表陈述语气
1. “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 “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 “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 “……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 “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 “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二、表判断语气
1.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 “……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测语气
1.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 “其……乎”,译为“大概……吧”。
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
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
3. “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 “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五、表反问语气
1. “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2. “庸……乎”、“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3. “况……乎”,译为“何况……呢”。
4. “其……乎”,译为“难道……吗”。
5. “何……哉”,译为“怎么……呢”。
6. “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
7. “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8. “况……欤”,译为“何况……呢”。
六、表感叹语气
1. “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
2. “亦……哉”,译为“也……啊”。
七、表选择语气
“与使……毋宁”、“与其……宁”、“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八、表比较语气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
- 阅读新唐书·张文瓘传节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
- 后汉书原文: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永建初,
- 宋史原文: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 文言文荀子·君子译文及注释译文“天子没有妻子”,是说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没有人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
-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 《孟子·尽心下》文言文赏析出自战国诗人孟子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
- 文言文名句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
-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
- 资治通鉴原文: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逐荷九
-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
- 不见长安文言文翻译不见长安出自《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以下是不见长安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
- 《宋史·曹利用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鄜延路走
- 列子学射文言文习题及翻译列子学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的更好。列
- 背水一战文言文翻译背水一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
- 宋书原文: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祖愉,晋车骑将军。父誾,散骑常侍。季恭始察郡孝廉,功曹史,著作佐郎,太子舍人,
- 方苞原文: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
- 礼记原文: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②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③,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
- 向敏中受命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
- 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对于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带来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