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清史稿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03:11:20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清史稿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故家贫,耕且读。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世宗初即位,命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上召诸大臣示之,且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侍,徐对曰:“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上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胆。”擢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迁祭酒,命在南书房行走。教习宋镐、方从仁等期满引见,嘉淦言镐等皆可用;上诘之,又言从仁实不堪用。上乃大怒,斥嘉淦反覆欺罔,夺职,交刑部治罪,当挟诈欺公律拟斩。上语诸大臣曰:“孙嘉淦太戆,然不爱钱。”命免罪,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嘉淦出狱,径诣库。果亲王允礼时领户部,疑嘉淦故大臣,被黜,不屑会计事;又闻蜚语谓嘉淦沽名,收银皆不足。乃莅视,嘉淦方持衡称量,与吏卒杂坐均劳苦。询所收银,则别置一所,覆之,无丝毫赢绌。事上闻,上愈重嘉淦。十二年,命署河东盐政。
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召嘉淦来京,以侍郎候补。迁刑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河南郑州有疑狱,命使者往勘,仍不得实。上命嘉淦往讯,得其冤状,十余人尽脱之。
乾隆三年四月,迁吏部尚书,仍兼管刑部事。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劾总河朱藻贪劣误工,命偕尚书讷亲往鞫,得实,论如律。十月,授直隶总督。时畿辅酒禁甚严,罹法者众。嘉淦疏言:“孟子曰‘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本为民生计,而滋扰乃至此,则立法不可不慎也。”疏上,诏弛禁。
十七年,进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十二月,卒,年七十有一,谥文定。
嘉淦居官为八约,曰:“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用以自戒。既以直谏有声,乾隆初,疏匡主德,尤为时所慕。四年,京师市井传嘉淦疏稿论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高宗谕步军统领、巡城御史严禁。十六年,或又传嘉淦疏稿斥言上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大过,云贵总督硕色以闻。命求所从来,遣使者督谳。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宗知无与嘉淦事,眷不替,嘉淦益自抑。尝著书述《春秋》义,自以为不足,毁之。
(《清史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覆之,无丝毫赢绌。 覆:查验
B.得实,论如律。 论:判罪
C.疏上,诏弛禁。 弛:解除
D.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 坐:因……而犯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询所收银,则别置一所②则立法不可不慎也
B.①上乃大怒,斥嘉淦反覆欺罔②乃莅视,嘉淦方持衡称量
C.①嘉淦故家贫,耕且读②朕亦且服其胆
D.①嘉淦方持衡称量,与吏卒杂坐均劳苦②高宗知无与嘉淦事,眷不替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B.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C.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D.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世宗雍正皇帝刚即位,孙嘉淦上密奏给皇帝,其越级上奏的行为触怒了皇帝。后经朱轼婉转劝解,皇帝怒气消解。
B.孙嘉淦认为宋镐等人堪当大任,后在皇帝追问下,孙嘉淦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皇帝对此深为不满。
C.有流言说孙嘉淦沽名钓誉,在户部银库收银马虎。果亲王允礼亲自验问,证实孙嘉淦一丝不苟。
D.有人假托孙嘉淦名义散布攻击鄂尔泰、张廷玉甚至皇帝的言论。此事与孙嘉淦无关,孙嘉淦还是采取了“无则加勉”的态度。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上召诸大臣示之,且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
(2)上命嘉淦往讯,得其冤状,十余人尽脱之。
(3)尝著书述《春秋》义,自以为不足,毁之。
5.(3分)D.【判定】
6.(3分)B.【于是】
7.(3分)C.
8.(3分)A.【“越级上奏的行为触怒了皇帝”不对。皇帝“命诸臣皆得上封事”。】
9.(10分)【(1)(4分)皇帝召集诸位大臣,将奏章拿给大家看,继而说道:“翰林院竟然容留这样轻狂的士子吗?”关注点:示、乃(竟然)、容(容留、容忍)、句意。(2)(3分)皇帝指派孙嘉淦前去审理,查明其中冤情,使十多个人全都免罪。关注点:讯(审问)、得(发现(事情))、脱(脱罪)。(3)(3分)他曾经著书阐述《春秋》的义理,自己感到立论有缺陷,就将自己的著作销毁了。关注点:“毁之”、句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明史原文:费宏,字子充。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鲁府邹平
-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但古代作品也占一定比例。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
- 梁史原文: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钦幼而果决,篸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
- 荀子非相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22分)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
-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援务开恩信,宽以待
- 宋史原文:王居正,字刚中,扬州人。少嗜学,工文辞。入太学,时习《新经》、《字说》者,主司辄置高选,居正语人曰:“穷达自有时,心之是非,可改邪
- 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柳宗元①秀才足下:仆避师名久矣。往在京都,后学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
- 文言文的阅读练习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 雁奴文言文翻译启蒙版导语:雁奴出自《宋文宪公全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雁奴文言文翻译启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 亡室沈安人传【明】叶绍袁沈氏名宜修,字宛君,宪副沈公长女。八岁丧母,即能秉壶政,以礼肃下,闺门穆然,从父少参公甚异之。公与先大夫同籍,雅深契
- 简短文言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简短文言文和翻译,
-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魏武侯
- 襄王不许请隧文言文翻译《襄王不许请隧》出自《国语·周语中》,收录《古文观止》周文 第三卷。讲述的是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
- 南史原文: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
- 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
-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
-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
-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
- 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王子猷逸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是否有印象的呢。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王子猷逸事
- 曹绍夔捉怪文言文翻译曹绍夔为太乐令,享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