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04 11:08:15
《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终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腐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林,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煤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丨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映之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冷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da6*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今予殿,何也? ”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考,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號论列。疏虽留中,镂板尽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遂以酷政闻。
霪雨连月,未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 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赋:征收赋税,向……征收赋税
B. 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 处:处理
C. 县故土城,卑且圮 卑:低,低矮
D. 今予殿,何也? 殿:最后,末等
2. 下列各组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 御史以闻
B. 里妇不能纺者 中官采御园果者
C. 代正赋之无征者 占膏腴之地二十余里
D. 为渠者百三十九 为筑堤十三道障之
3.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陈幼学“执政酷严”的一组是(3分)
①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 ②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③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④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⑤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⑥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
A . 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幼学任确山知县时,带领百姓垦田开渠、积粟栽桑,百姓因此而得益。
B. 汝宁知府怕幼学连累自己受祸,请求巡抚把幼学调到中牟县去。
C. 袁黄的《删正》一书,当时刊发不少,幼学认为错漏太多,就下令毁去那些书的刻板。
D. 幼学在湖州时,当地水患连月,政事荒废,三十多万百姓受灾挨饿。
5. 断句和翻译(10分)
(3) 用“/”号给下面句子断句。(4分)
幼学年己七十其母尚在遂以跨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4) 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
②已,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
1、B(处:安置。)
2、B(都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后置句中。)
3、C
4、A(B项,“怕幼学连累自己”,应为“幼学受祸”。C项,“毁去那些书的刻板”的是朝廷而不是幼学。D项,“政事荒废,三十多万百姓受灾挨饿”应为“幼学实施发生灾荒时的应急措施,救活了三十多万饥民”)
5、(1)幼学年己七十/其母尚在/遂以跨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2)见下面“参考译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元稹原文:公讳倰,字德长。宣州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公始至,一旦命负担者三
- 明史原文: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
- 后汉书原文: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
-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
- 课外文言文及答案课外文言文。(8分)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
-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一、学弈课文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做什
- 原文1:初,太和之末,杜为凤翔节度使,有诏沙汰僧尼。时有五色云见于岐山,近法门寺,民间讹言佛骨降祥,以僧尼不安之故。监军欲奏之,曰:“云物变
- 王翎,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
- 智子疑邻文言文翻译智子疑邻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下面是
- 清稗类钞原文:鄞县陈莘学,名叫汝成。随父亲讲学证人社中,专力于“慎独”之旨。康熙辛未成进士,从庶常馆出来后,改任知县。宰漳浦十三年,循绩惠政
- 文言文语段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 杜景俭传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 廖 立 传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
-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
- 文言文中易误读的字归纳1、通假异读。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
- 文言文常用实词知识介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
- 文言文明史曾鉴传原文及翻译《明史·曾鉴传》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辨
- 秦废封建苏轼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填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曰:“周文、武
-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铁杵磨针[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
- 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一、题目《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4、苔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