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介绍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介绍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18 17:09:38 

标签: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介绍

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避免下列错误: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国语》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15题)

误译:范献子执意要将董叔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执”是翻译本句的得分点,意为“捉住,拘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80页),译为“执意”是错误的。

应译为:范献子将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宋史徐绩传》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

误译: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可以用利禄取代志向呢?

“以”,介词,这里是表原因的,释为“因、因为”。译为“用”是错误的。

应译为: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能因利禄而改变它呢?

三、误用现代词语

例: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后汉书孟尝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②)

误译: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参加工作。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译文对原文的理解是基本正确的,错在没有选用恰当的现代词语。“耕佣”即“种田做工”;译文说成“工作”太现代化了,也不准确。

应译为: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后汉书孟尝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①)

误译:郡里不产谷果,而海里出产珠宝,与交挨连,常常相互通商,贸籴粮食。

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贸”、“籴”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贸”、“籴”可译为“购买”;②生造词语,如“谷果”、“挨连”等;“谷实”应译为“粮食”;“比境”可译为“接界”、“接壤”、“相邻”、“邻近”、“交界”等。

应译为:郡里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与交接界,常常相互通商,购买粮食。

五、不辨感qing6*色彩

例: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于废寝忘食

“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沉湎”是贬义词。

应译为: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不识吾子奚以知之?(《孔子家语颜回》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15题②)

误译:(我)不明白,先生怎么会知道呢?

原句中的“奚以”就是“以奚”,应译为“凭什么”,用一般疑问的语气表示对颜回判断前提的征询;而“怎么会”是反问语气,表示对颜回的不信任,这不合鲁定公当时的心情和讲话目的。

应译为:(我)不明白,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资治通鉴唐纪》2004年高考湖北卷第15题②)

误译:不能结党营私,还装着正直的样子蒙蔽别人免除祸患。

“党邪”、“陷正”是动宾关系的词组(“党”名词活用为动词),应分别译为“阿附xie6*恶”、“陷害忠正”,译文因没有弄清语法关系而导致理解错误。

应译为:不能用阿附xie6*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汉书疏广传》2004年高考Ⅳ第21题)

误译:因为德才而钱财多,所以就削弱了志向;因为愚笨而财多,所以就增多了过失。

疏广讲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积累财产对子孙后代的负面影响,四个分句从两方面假设说理,译为因果关系是错误的。

应译为:有德才的人如果钱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九、不懂文化常识

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

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

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就叫“跽”。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应译为: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

十、不懂修辞

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

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应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考生做文言文翻译题时,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左传原文:韩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
  •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鉴赏《伤仲永》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是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后面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
  • 原文: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原文及翻译《鲁人锯竿入城》刻画出"计无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
  • 明史秦良玉原文: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
  • 李廌传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廌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
  • 萧颖士风节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
  • 读文言文《陈情表》有感“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
  • 王守仁何陋轩记【明】王守仁原文: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 文言文习题的内容.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 吕氏春秋原文: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
  • 太平广记原文: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
  • 金史原文:路铎,字宣叔,伯达子也。明昌三年,为左三部司正。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
  • 元史原文: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
  • 浅谈文言文与政论写在前面的话:本来不想写文史的复习方法,因为那个太知识化了,学习过程也单纯,基本上没有技巧可言。我见过基础好的文科同学,根本
  • 治国如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①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②意犹③不足,征求④无已⑤,兼东西征讨,穷⑥兵黩武,百姓不堪⑦,
  •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
  •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
  •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 有效的文言文复习方法为了使文言文复习课上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几种有效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