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15 16:35:58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七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通耶《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通智《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坐(zu)通座《口技》
16、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1、公输般诎。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整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 文言文《杀驼破瓮》原文及翻译《杀驼破瓮》是一篇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杀驼破瓮》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
- 高一文言文议论文古人云:“君,舟也,民,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鉴而袭之,曰:“夫治国犹如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
- 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翻译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
- 《宋史朱昭传》节选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和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
- 高中文言文虚词用法(一)名词,处所,地方。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
- 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
-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导学案设计导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
- 唐伯虎识破术士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
- 常见的文言文代词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
- 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
- 课外的文言文考题中考语文寒假专练:往年各省市课外文言文考题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29—32题。(10分)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
- 新唐书原文: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
- 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刘仁轨乃唐朝名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
-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1. (2016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
-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
- 韩愈《送穷文》原文和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下面和小
- 论语文言文题目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
-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翻译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很有趣的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