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的那些事儿,中考生要知晓!

文言文的那些事儿,中考生要知晓!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1-26 19:29:21 

标签:

文言文的那些事儿,中考生要知晓!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


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背诵方法指导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

三、如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学生为文言文阅读而苦恼,怎样快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呢?这是不少学生都想知道的,其实只要多背诵,多练习文言文就能很快掌握住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今天我们来就来谈谈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第一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第二,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译:补指增补,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删指删除,就是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换指替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调,指调整,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三,由会义到操作的翻译步骤:会义就是通读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文句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并在翻译之后检查文意是否表达清楚,前后是否对应,上下文是否一致、语意是否吻合语境。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司马错论伐蜀文言文翻译《司马错论伐蜀》是记叙战国时秦国关于外交军事的一交论争,是秦惠王进行军事扩张,推进王业的军事论辩。秦相张仪主张伐韩,秦
  • 袁枚原文: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
  •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知识点一、 词类活用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3.远人不服而
  • 柳升,怀宁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大小二十余战,累迁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从张辅征交陛,破贼鲁江,斩其帅阮子仁等。守成子关。贼入富良江,舟
  •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
  • 文言文实词少用法shǎo①<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②<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曾巩原文: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
  • 后汉书原文: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独勤心务物,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
  • 黄宗羲原文: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 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成为一道风景语文新课表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
  • 初一文言文翻译《童趣》《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
  •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
  •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1:解释
  •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
  •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题目。(9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 李疑传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
  • 旧唐书原文: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见素学科登第。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
  • 晋书原文: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植曰:“此保家主也。”立以为嗣。后改封济北王。
  • 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之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
  •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