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1 11:34:58
《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胤既幼孤,有识之后,降食哀戚,亦以丧礼自居。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由是以孝闻。容貌质素,颓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沈邃,言必有则。
初仕郡上计掾,州辟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迁乐平侯相,政尚清简。入为尚书郎,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赐爵关中侯,出补安丰太守。文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伐蜀之役,为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为河南尹,封广陆伯。
泰始初,拜尚书,进爵为侯。胤奏以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或处三槐,兼听狱讼,稽疑之典,谋及卿士。陛下圣德钦明,垂心万机,猥发明诏,仪刑古式。自今以往,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询纳谠言。其军国所疑,延诣省中,使侍中、尚书谘论所宜。若有疾病,不任觐会,临时遣侍臣讯访。"诏从之。迁吏部尚书仆射,寻转太子少傅。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胤屡自表让,忝傅储宫,不宜兼监司之官。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
咸宁初,皇太子出居东宫,帝以司录事任峻重,而少傅有旦夕辅导之务,胤素羸,不宜久劳之,转拜侍中,加特进。俄迁尚书令,侍中、特进如故。胤虽历职内外,而家至贫俭,儿病无以市药。帝闻之,赐钱十万。其后帝以司徒旧丞相之职,诏以胤为司徒。在位五年,简亮持重,称为任职。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诏敦谕,绝其章表。胤不得已,起视事。
太康三年,薨,诏遣御史持节监丧致祠,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言必有则 则:法度
B.州辟部从事、治中 辟:征召
C.恭恪直绳 绳:衡量
D.绝其章表 绝:拒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设木主以事之寡人之民不加多
B.而知度沈邃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颓然若不足者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又以祖不知存亡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李胤廉洁公正、忠于朝廷的一组是
①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 ,询纳谠言
②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
③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
④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
⑤迁吏部尚书仆射,寻转太子少傅
⑥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李胤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他长大之后节食哀伤,为父亲守丧。
B.李胤为政崇尚清正不苛细,被皇上召入升迁吏部郎,在任选拔官吏廉洁公正。
C.李胤任御史中丞时,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百官都惧怕他。后来他被朝廷封为广陆伯。
D.李胤认为,皇上可在国家有大事时亲自召见诸位大臣,询问采纳正确的言论。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胤屡自表让,忝傅储宫,不宜兼监司之官。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5分)
(2)胤虽历职内外,而家至贫俭。儿病无以市药。帝闻之,赐钱十万。(5分)
参考答案:
9.c 绳,正直
10.B
11.c(2说的是李胤有孝心;3是间接表现;5.说的是李胤的官职的变化)
12.A(“为父亲守丧”错误,文中是“亦以丧礼自居”,并不是真正的守丧)
13
(1)李胤多次上表辞让,表示自己已经愧为当太子少傅,不适合再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2)李胤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
译文:
李胤字宣伯,是辽东襄平人。祖父李敏,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想逼他当官,他乘扁舟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幼年丧父,母又改嫁,成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经风,却知识渊博,宽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征用为部从事、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中侯,外任补为安丰太守。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改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尹,封为广陆伯。
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认为: “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与六官之事,在外参预六军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可扩大到台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垂问。”皇帝下诏同意。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亮节领司隶校尉。李胤多次表示自己愧当太子师傅,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宁初年,皇太子到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韶以李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疏请求辞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疏,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太康三年去世,武帝下诏派御史持节监丧致哀,谧号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
- 桃花林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 中考语文寒假专练:往年课外文言文考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
- 北齐书原文:王琳,字子珩,会稽山阴人也。少好武,遂为将帅。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平景之勋,与杜龛俱为第一,恃宠纵暴于
- 苏辙原文:子瞻迁干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 国语原文: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日:“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①王曰:“为三者,秦何?“ 对曰:“持盈者与
-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
- 8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1)qì__________机 (2)bīn__________临(3)g
- 中考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
- 樗散生传[明]宋濂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为樗散生。市人
- 三国志原文: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
- 文言文世说新语的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字词注音:谢太傅 ( ) 雪骤 ( ) 差可拟 ( )柳絮 ( ) 无奕 ( ) 谢道韫 ( )2.
- 元澄,字道镜,少好学,美鬓发,善举止,言辞清辩,响若县钟。其父任城王薨,居丧以孝闻。袭封,加征北大将军。以氐羌反叛,除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
- 后汉书原文: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长八尺二寸,容貌绝异,矜严有威。父猛,为桂阳太守,卒,期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
- 刘基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 至,
-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
- 《太原王传》选文言文阅读答案分析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
- 沈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
- 文言文翻译妙招《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
-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