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注释赏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11 05:15:47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注释赏析
1、文言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1)有盛名,为(2)司隶校尉。诣(3)门者,皆俊才清称(4)及中表(5)亲戚,乃通(6)。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7)亲。”既通(8),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9)有何亲?”对曰:“昔先君(10)仲尼(11)与君先人伯阳(12)有师资之尊(13),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14)也。”元礼及宾客莫(15)不奇(16)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17)语(18)之,韪曰:“小时了了(19),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20)踧踖(21)。
2、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3、注释
(1)李元礼(lǐ yīng,110年—169年),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祖父李修,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2)为:担任。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名誉。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膺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昔:从前、以前。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师徒,这里指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奕世:代代。
(15)莫:无。
(16)奇:对……感到奇怪。
(17)语:名词。话。
(18)语:动词。告诉,说。
(19)小时了了(liǎo liǎo):小时聪明。了了:聪慧。
(20)大:非常。
(21)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4、启示
后人常常引用故事中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表面上是称赞人,实际上却带有轻蔑的意思,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应用到他人身上。小孩子天资聪颖固然好,但是后天的努力与培养尤为重要,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好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4、赏析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为后文做铺垫,衬托出孔融的智慧
第二层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5、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原文: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赏析文言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
- 《郑人买履》文言文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 宋史宋史【原】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
-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
-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译文答案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
- 刘基《卖柑者言》文言文及翻译《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
- 为学文言文带翻译导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为学文言文
-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
- 《论民本》文言文及译文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
- 三国志原文:袁涣,陈郡扶乐人也。郡命 为功曹,后辟分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
- 漂母饭信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漂母饭信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淮阴侯
- 清史稿原文: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
- 狱中杂记文言文翻译导语: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
- 《橘逾淮为枳》 原文: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
-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
-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下面和
-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
- 吕太后史记文言文试题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
- 答李生第一书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