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3-16 23:09:05
秋声赋 作者:欧阳修
夜里,欧阳子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不禁悚然而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潇潇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在物体上,鏦鏦铮铮,犹如金属相击。再听,又似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空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我恍然叹道:“哦,原采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感伤,它怎么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的:它的色调凄清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走向衰败。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情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七年级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七年级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 沈焕字叔晦文言文翻译南朝人,生于宋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父沈云子。小编收集整理的沈焕字叔晦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前来查阅。沈焕字叔晦文言文原
- 文心蜀韵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元代人张翥《谒文昌阁》:“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吾蜀曩有“文宗在蜀”的传统。这个传统由文翁倡其教,赋圣司马相如
-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
- 文言文《富人之子》原文及翻译《富人之子》这篇文言文是苏轼所写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富人之子》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
- 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导语:文言文翻译,很多人觉得看不懂,也不会翻译。其实多积累一词多义和理解字词的意思,很快就能翻译出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
- 《百家姓.谷》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 谷》作者:佚名历史来源「谷」源出:一、出自嬴姓。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谷朗碑记》所载,秦
- 金农与苍头 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
-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1.齐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 三 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7题,共35分)(一)阅读《三峡》,(回答1
- 攻克文言文解词的方法词义的理解(特别是实词的理解)是疏通整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文言文的解词题也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头戏(其实句子翻译也
- 怀素写字文言文原文注释文言文 怀素居(1)零陵时,贫无纸可书(2),乃(3)种芭蕉万余株,以(4)蕉叶供(5)挥洒,名(6)其庵曰“绿天”。
- 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原文:瓠里子自吴归粤,相国使人送之,曰:“使自择官舟以渡。”送者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数,瓠里子欲择之而不能识。送者
- 明史原文:梁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帝方顾默厚,不问。出核陕西军储。劾故延绥巡抚王
- 原文: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
- 阅读文言文知识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
- 蒲宗孟,字传正,阀州新井人。第进士,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中,水灾地震,宗孟上书,斥大臣及宫禁。熙宁元年,改着作佐郎。神宗见其名,日:“是尝言
- 文言文特殊句式备考指南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
-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qu
- 明史原文:乔允升,字吉甫,洛阳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太谷知县。以治行高等征授御史。历按宣、大、山西、畿辅,并著风采。三十九年,大计京官。允升
-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赏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