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郑穆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7-18 05:31:11
宋史
原文: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
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译文/翻译:
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号称“四先生”。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及第,任寿安主簿。郑穆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他请求朝廷给他提高一个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改任集贤校理,他清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
熙宁三年,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府僚缺人,御史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说:“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诫的,一定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
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郑穆任期未满便告老还乡,负责掌管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荆王去世,他担任扬王的翊善。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霄宫。敕书送达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力尚还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皇帝没有回复。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采纳。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东门为郑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第二年郑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宋史·郑穆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
- 吴起守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
- 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
- 宋史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
- 王德,字子华,通远军熟羊砦人。以武勇应募,隶熙帅姚古。会金人入侵,古军怀、泽间,遣德谍之,斩一酋而还。补进武校尉。古曰:“能复往乎?”德从十
- 新唐书原文: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
-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原文: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
-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
- 新唐书原文:第五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少以吏干进,颇能言强国富民术。天宝中,事韦坚。坚败,不得调。久之,为须江丞,太守贺兰进明才之。安禄山
-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
-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
- 宋史原文: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改知伊阳县,有能名。用大臣荐,召试,为馆阁校勘。会范仲淹贬,敕榜朝
- 宋史原文:欧阳守道,字公权,吉州人。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
-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
-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
- 范 缜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
- 三国志原文: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
- 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罗伦注,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
- 旧唐书原文: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酒,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