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兒宽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4-03 16:28:00
汉书
原文: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译文/翻译:
兒宽是千乘县人。攻读、研究《尚书》,拜欧阳生为师。因为国家选拔学业很高的博士,到孔安国门下学习。他家境贫穷,曾经为其他学生做饭。当时,他当雇工,(就)带着经书去耕种,休息时就诵读诗书,他专心学习达到如此境界。因为参加射策担任掌故,任廷尉文学卒史。
兒宽,为人温和良善,凭借正直和智慧在社会上生活,善于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辞。当时张汤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这一类官吏,而兒宽凭借儒学书生的身份处在他们中间,被认为不懂得府中事务,不让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为副史,到北边去管理畜牧几年。回到廷尉府,报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时有难以确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经两次打回了。掾史不知是什么意思,兒宽就向他解释用意。于是掾史就让兒宽写奏章。奏章写好后,掾史们读了都佩服不已,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张汤。张汤很吃惊,召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以他为掾史。呈上兒宽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赞许。另一天,张汤晋见皇上。皇上问:“前几天的那份奏章绝不是一般官吏能写出来的,写奏章的人是谁呀?“张汤回答是兒宽。皇上说:“我原来就听说此人,已很久了。“张汤让兒宽担任上奏、审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来议决疑案,很器重他。到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让兒宽任掾史,举荐他为侍御史。晋见皇上,与皇上谈经学,皇上非常高兴,再问了一篇《尚书》。提拔他为中大夫,又晋升他为左内史。
兒宽后来管理百姓,奖励农业耕作,减缓刑罚,整理案件,礼贤下土,致力于得人心。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体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声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兒宽上表,请求开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收租税,当时财政,百姓因贫弱及农要之时,不能即时征收。后来有法令,左内史担负征收赋税,应当免职。百姓听说后,都怕失去兒宽,大户人家用牛车,小户人家户肩挑背背,用绳子捆绑不绝于道,赋税收得比应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认为兒宽是奇才。
当初,梁相褚大精通《五经》,是博士,当时兒宽是弟子。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ying6*召,褚大自以为能担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阳,听说兒宽担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一直到与兒宽在皇上面前议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兒宽。下朝后很佩服兒宽,说:“皇上的确了解人。“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因适合担任此职,所以很久都没有向皇上提出建议,劝谏,官员们看轻他。兒宽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于任上。
《汉书·兒宽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哀盐船文》文言文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
- 元史原文: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
-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致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2、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3、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世上无难事文言文赏析[原文]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
- 建成(太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
- 文言文读书笔记参考篇一:古文读书笔记要求古文读书笔记要求1、 题目、文体、作者、出版社2、 选择选修课本《唐宋散文选读》《诸子散文选读》《必
- 文言文学习三步骤第一步:背诵名句名段名篇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
- 明史原文: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辨其诬。已,果获真盗。成化末,历右
- 元史原文: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
- 文言文中的哲理名句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下面我们来看看文言文中的哲理名句,欢迎阅读借鉴。NO1、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
- 明史秦良玉原文: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
-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
-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
- 《文言文》重要课文知识点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文言文两则》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
- 新唐书原文: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
- 魏书原文: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值四方多难,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
- 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⑾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
- 送东阳马升序文言文和答案【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登西台恸哭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古代散文名篇,一作《西台恸哭记》。南宋谢翱作。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