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9-14 18:23:24
三国志
原文: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守与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牧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慈以计败州牧诬章,而郡守得清。由是知名,而为州牧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后孔融在北海为贼所围,慈为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单骑突围直出,竞得刘备兵解融之难。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①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末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劈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②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刘)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选自《三国志•吴书四•卷四十九》,有删改)
注:①许子将:许劭,字子将,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刘繇的谋士。②楼棼:城楼上的柱子。
译文/翻译:
太史慈,字子义,东菜郡黄县人。(他)从小好学,在郡里担任奏曹史。正巧当时郡守和州牧发生嫌隙,(双方各执一说,)谁对谁错难以分辨,于是朝廷下令奏章先到的一方算是有理。那时候,州牧的奏章已经发出,郡守担心落后,寻求可以派遣的人。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被郡守选中,于是日夜兼程赶路,到了洛阳。太史慈用计破坏了州牧诬告的奏章,郡守的冤屈才获得澄清。太史慈也因这事出名,却又因此被州牧怨J限-。(太史慈)担心被州牧报复,便躲避到辽东去了。
北海相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多次派人探访他的母亲,并这给她丰厚的礼物。后来孔融在北海郡被贼寇包围,太史慈为孔融到平原相刘备那里求救兵,他单身冲出包围•终于搬来刘备的兵马,解了孔融的围。
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同郡,太史慈从辽东回来,没有和别人见面,只是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还没有去之前,恰巧孙策打来了。有人劝刘繇可以派太史慈担任大将军,刘繇说:“我如果用太史慈,许劭不就要取笑我了吗?”只是让太史慈侦察(孙策)军队的真伪虚实。当时,太史慈只带一名骑兵,在路上遇到孙策。孙策随从的骑兵有十三人,都是韩当、宋谦、黄盖一类的勇士。太史慈便向前挑战,和孙策正面相对。孙策刺太史慈的马,钩住太史慈脖子上的手戟,太史慈也拿住了孙策的头盔。正好两家的兵骑赶来相助,双方这才解散。
太史慈本来要和刘繇一起逃到豫章,可是他却逃到了芜湖,躲在山中,自称是丹阳太守。那时候,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以东.只有泾县以西六个县没有归附。太史慈于是住到泾县,建屯立府,山越之民有许多来归附的。后来,孙策亲自来征讨,太史慈才被俘虏。孙策见到太史慈,立刻替他松绑,拉着他的手,说:“还记得在神亭那个时候的事吗?如果你在那个时候提到了我,会如何呢?”太吏慈回答:“那可不一定。”孙策于是大笑说:“今目天下之事,我要和你一起来商讨。”(孙策)立刻派他担任门下督,回到吴郡,授兵给他,封他为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在豫章死了,兵士有一万多人,不知道归附谁,孙策命令太史慈前往安抚。(孙策)左右的人都说:“太史慈一定往北而去,不再回来。”孙策说:“太史子义除了我,还会依附谁呢?”(孙策)于是在昌门为他送行,握着他的手腕道别,向他说:“几时回来?”太史慈回答:“不超过六十天。”太史慈果然按期回来。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有很长的须髯,长长的手臂,很会射箭,箭不虚发。他曾经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兵,贼兵在屯区里,攀爬到楼上叫骂,两手扶着楼的梁柱,太史慈一箭射去,贯穿贼人的手掌而射入梁柱,围外一万多人看了个个叫好。他射箭的功夫就是如此神妙。曹操听到他的名声,派人送信给太史慈,用小箱子装着。太史慈打开一看,里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是放了(一种药材)当归。孙权掌权后,因为太史慈能制住刘磐,就把南方的事都托付给他。太史慈四十一岁,在建安十一年(206)去世。太史慈临死时,叹息道:“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带着七尺长剑,来登上天子殿堂的台阶。如今我的志向没有实现,怎么就要死啊!”孙权(知道太史慈死了,)非常悲痛惋惜。评论谎:太史慈十分守信义,诚厚刚正,大有古人的风范。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
- 《文言文》课后习题及答案一、辨字组词。弈( ) 诲( ) 惧( )奕( ) 悔( ) 俱( )矣( ) 曰( ) 援( )唉( ) 日( )
- 《吴百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在语文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吴百朋》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吴百朋,字维锡,义乌
- 精卫填海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精卫填海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精卫填海的文言
- 朱昂,字举之,其先京兆人,世家渼陂。唐天复末,徙家南阳。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尝读陶潜《闲情赋》而慕之。李昉知州事,暇日多召语,且以文为贽,
- 汉书原文: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 余篇。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
- 课内文言文教学总结“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让学生解释句中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全班竟无一人准确回答;“颜色憔悴
- 吊古战场文的文言文及翻译导语:《吊古战场文》选自《全唐文》,是唐代诗人李华写的一篇骈赋。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
- 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象虎》刘基 原文及译文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就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下面小编整理的两小儿
- 《吴宫遗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文言文《吴宫遗事》,完成1一3题。吴宫遗事①罗隐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
- 郑当时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
- 文言文《信陵君救赵论》原文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原文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①。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 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
-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知识点一、重点词解释: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二、通假字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q
-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
- 攘鸡文言文翻译导语: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攘鸡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攘
-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
- 三国志原文: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
- 《勉学》文言文阅读笔记及答案《勉学》里面讲了什么,大家阅读之后有什么启发?【作文简介】勉学为《颜氏家训》(共二十篇)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