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天下》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10 03:36:31
标签:
资治通鉴
马上天下
原文: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译文/翻译:
陆贾时时在高帝面前称道《诗经》、《尚书》,高帝斥骂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贾反驳道:“在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朝汤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zao6*反取天下,顺势怀柔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当年吴王夫差、智伯瑶、秦始皇,也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遭致灭亡。假使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推行仁义,效法先圣,陛下今天怎能拥有天下!”高帝露出惭愧面容,说:“请你试为我写出秦国所以失去天下,我所以得到天下及古代国家成败的道理。”陆贾于是大略阐述了国家存亡的征兆,共写成十二篇。每奏上一篇,高帝都称赞叫好,左右随从也齐呼万岁。该书被称为《新语》。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述庵文钞序姚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
- 《论衡卷二十三间时篇》文言文世俗起土兴功,岁月有所食,所食之地,必有死者。假令太岁在子,岁食於酉,正月建寅,月食於巳,子、寅地兴功,则酉、巳
-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提供了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翻译
- 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笔者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引入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颇为理想的效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习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选段文言文训练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
-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甲文)(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 南齐书原文: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父驷,南中郎参军。昭明少传儒史之业,泰始中,为太学博士。有司奏:“太子婚,纳征用玉壁虎皮
-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及寓意画蛇添足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知识点归纳1.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
- 异读字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资料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盘点—异读字,何为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
- 魏书原文:封敕文,代人也。祖豆,皇始初领众三万东征幽州,平定三郡,拜幽州刺史。后为使持节、冀青二州刺史、关内侯。父涅,太宗时为侍御长。卒,赠
-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的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
- 修始滁州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
- 学奕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下面
- 利令智昏文言文翻译利令智意思是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利令智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
- 《百家姓.从》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从》作者:佚名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
- 文言文郑和,云南人的原文及阅读答案与译文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篮。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清·陆继辂君姓管氏,讳世铭,字缄若,所居曰韫山堂,门下士因称韫山先生,故韫山之字特著。曾祖枪,刑部郎中。祖高,雍正间
- 附答案文言文练习题之指南录后序选段(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6-8题。(10分)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