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宋均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5-13 05:39:07
后汉书
原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于廷。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译文/翻译: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郎官,当时年龄15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博士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质疑。到了20多岁的时候,被调任辰阳做长官。那里的风俗是很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过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们都平和地接受了这件事。(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有禁令:百姓丧葬时不得铺张浪费。宋均说:“不懂得礼仪的老百姓,丧葬逾越礼制,犯的是小错,就立刻惩罚他们,这不是施政者的首要做法。”(他)最终不肯实施这个政策。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当时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宋均下达命令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奷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闹蝗灾),它们一起飞到九江的边界,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散去,由于这件事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的人们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那些巫者于是(以山神的名义)娶百姓的女儿为妻,每年都要更换,(百姓)于是就不敢进行嫁娶之事,前后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令说:“从现在开始,给山神娶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娶,不要打扰百姓。”于是(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五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但东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宋均的恩惠、教化,为他写了歌谣,到朝廷请求他回来做官的有几千人。显宗认为他贤能,永平七年,征召他做了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辩论的时候,(他的话)大多能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一些有疑问的事(不向上汇报),皇帝认为他有奸邪之心,在朝廷上勃然大怒。各位尚书都很害怕,个个磕头告罪。宋均严肃地说:“忠臣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畏惧皇上的威势失去公正(又怎么行),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赞赏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隶校尉。过了几个月,又出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过了几个月,又出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经卧病在床,百姓和年长的人都为他祈祷,早晩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爱戴到这个地步。宋均以生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派贴身侍从前去慰问,于是留在职位上养病。司徒这个官位空缺了,皇帝认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着向皇帝推辞。宋均性格宽厚、温和,不喜欢法令、条文,常认为那些严酷而眀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许能廉洁守法,但对待百姓机巧奸猾、严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的)灾难、流亡都是由这个原因而产生的。等到他做了尚书,常想要向皇帝叩头诤谏此事,因为当时的环境严酷,所以就不敢陈奏。皇帝后来听说了他的话,感到追悔和悲伤。建初元年,(宋均)死在家中。
《后汉书·宋均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阅读题《张中彦》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
- 初三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和初三学生谈文言文复习?文言诗文的背诵、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中考中占据重
- 文言文五十步笑百步原文翻译五十步笑百步指的是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文言文五十步笑百步原文翻译,
- 柳宗元原文:先夫人姓卢氏,世家涿郡,寿止六十有八,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寺。明年某月日,安祔于先侍御史府君之墓。其孤有罪,衔哀
-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
- 文言文《孟母三迁》译文及赏析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文
- 到底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这是一个叫方洁的学生向我提的问题。那天,我觉得有必要找方洁谈谈,因为一直是语文学习尖子的她,一段
- 《赵普》文言文翻译读了赵普文言文,赵普文言文翻译您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吧。原文:《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
- 最新中考文言文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不
- 孟武伯问仁 《论语·公冶长篇》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
- 文言文《杨氏之子》鉴赏解析一、《杨氏之子》出处介绍《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
- 夜游赤壁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夜游赤壁文言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夜游赤壁文言文翻译
-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
-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
- 读书要三到的文言文翻译《读书三到》是语文课本中一记重要的文言文,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下面是读书要三到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凡读
- 与凤翔邢尚书书韩愈愈再拜: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是故布衣之士
- 一直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不止言简意赅,还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哦!下面请看含有“一直”的文言文翻译!一直的文言文翻译原文: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
- 刘审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少略知书,通于吏事,为唐兴令,补范阳牙校。刘守光僭号,以审交为兵部尚书,守光败,归于太原,唐庄宗以为从事。其后
- 《顾生》文言文江南顾生客稷下,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十余日痛少减。乃合眼时辄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辟;最深处有人往来,但遥睹不可细认
- 文言文木兰诗原文《木兰诗》这个作品里面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文言文木兰诗的原文,内容如下:原文:唧(jī)唧复唧唧,木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