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宋敏求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18:04:29
宋史
原文:
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菜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书。卒丧,同知太常礼院。
石中立薨,子继死,无他子。其孙祖仁疑所服,下礼官议。敏求谓宜为服三年,当解官,斩衰。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加集贤校理。从宋庠辟,通判西京。为群牧度支判官。坠马伤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大常寺。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为大行未发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义服,服降而练,可嫁娶矣。坐前后议异,贬秩知绛州。王珪、范镇乞留之,使成实录。神宗曰:“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然敏求议初不误,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是岁,即诏还。
徐国公主以夫兄为侄奏官,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如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出之颍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
会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奉朝请。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安石愈怒,罢文仲。人为敏求惧,帝独全护之,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乃加敏求龙田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礼部侍郎。
(《宋史·敏求列传》有删节)
[注]①斩衰:丧服名,衰(cuī)通“縗”。“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礼。
译文/翻译:
宋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初任馆阁校勘。囚参加苏舜仗进奏院的集会,被调离京城,出任集庆单判官。王尧臣修《唐书》,因为宋敏求熟习唐朝的事情,便上奏请他担任编修官。后围祖母去世服丧,皇帝下诏令他住在家中修史书。服丧完毕,任同知太常礼院。
石中立去世后,他的儿子也死了,没有其他儿子。他的孙子石祖仁对服丧的礼节疑惑不陲,便吏给礼官讨论。宋敏求说应服三年的丧,并应辞官,服斩衰。同僚们援引依据不统一。判寺宋祁也同意宋敏求的说法,于是将此定为制度。升任集贤校理。后应宋库的请求,随他出任西京通判;后任群牧度支判官。因从马上跌下来伤了足,被降为毫州知府。治平年间,被朝廷召去担任《仁宗实录》检讨官.任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大常寺等职。
宋荚宗殡丧期间,有人说童族宗室成员血缘关系较疏远的在丧期也可以婚嫁,宋敏求认为先皇帝还没有出殡,绝不可以婚嫁。一年后,又有人这么说。宋敏求说宗室普遍服丧,由穿丧服降到穿练服时,便可以嫁娶婚姻了。因为他的说法前后互相矛盾,被贬职为蜂州知府王硅、范镇乞求朝廷留他,让他完成{仁宗实录》。宋真宗说:“典礼制度,是国家大事,而谬误得如此,哪能没有责任。”宋敏求的议论最初奉没错,但曹公亮痛恨礼院里的刘瑾附和宋敏求的说法,所以要借此除去他。当年,宋敏求就被诏令回京。
徐国公主将丈夫的兄长认作侄儿,并上奏官府,宋敏求上疏说这是乱了天伦,应将她抓捕zheng6*法。王安石不喜欢吕公著,诬陷吕说过韩琦想要利用人心,如当年赵鞅在晋阳起兵,借此驱逐君主身边的恶人奸臣,将吕公著降为颇州知府。宋敏求准备芋拟诏书时,王安石传旨给他,要他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而宋敏求却只说他敷陈失实。王安石发怒,告诉皇帝,皇帝伞陈升之将诏书中的话改了,宋敏求请求解除自己官职.皇帝没批准。
遇上车定白秀州判官升任御史,宋敏求将委任诏书封回不发,于是李定以本官右谏议大夫身份升为朝请大夫。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囚为孔文仲对答时语言切直不阿,便将他评为优等。王安石更加愤怒,罢免了孔文仲。人们都为宋敏求担忧,而皇帝却保扩他,并任他为史馆侍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对皇帝说:“近来大臣们多喜欢互相攻击告发,并非国家的好现象,应谊提拔任用敦厚的人,以便改变这种浅薄的风气。”于是升宋敏求为龙图闽直学士,命他修著《两朝正史》,掌管均国公的笺奏。元丰二早(1079)去世,事年六十一岁。特例追赠为礼部侍郎。
《宋史·宋敏求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明史原文: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元末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
- 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
- 陆游《书巢记》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
- 中考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复习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 高考语文第一轮的复习《文言文中的省略句》1.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
- 《孔子家语·问玉》文言文翻译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及翻译问玉作者:佚名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也?為玉之寡而珉多歟?」孔子曰:「非
- 201 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2、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
- 《隋书 循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
- 永之氓咸善游原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经典古诗词鉴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注释]1.芙蓉山:地名。2.
- 《京兆尹王公传》文言文京兆尹王公震,字威远。曾祖景贤,初自燕南徙任县,遂占籍于邢,今为邢台人。祖罍,宣德间,以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抗中使,谪
-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捡,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
- 送方希则序欧阳修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
- 滇游日记文言文解析滇游日记徐弘祖【原文】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观境图,出门,左有肆,中二儒冠者,问《图》、《志》,以有版可刷对。余辞以不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
- 《左传·文公·文公十六年》文言文《左传·文公·文公十六年》作者:左丘明【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 晋书原文: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據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①。皆难得之才
- 《豫让论》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的创作的一篇论史散文。文章标新立异,从传统儒家思想出发,对豫让进行了批评。这篇散文旨在说明不能“扶危于未乱,而捐
-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倒装句详解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