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庆问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5:26:38
柳庆问饮
原文
后周柳庆,初仕后魏,为雍州别驾①。有贾(gǔ)人持金二十斤,诣②京师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yuè)。无何③,缄(jiān)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④服。
庆闻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恒⑤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庆曰:“与人同饮乎?”曰:“向者⑥曾与一沙门⑦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⑧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选自宋·郑克《折狱龟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诣 (2)向者 (3)特 (4)诬
2.翻译
(1)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2)与同饮乎?
3.贾人丢失了东西,为何怀疑是主人?
4.柳庆是如何问案的?(提示:注意标题)
【参考答案】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2.不久,房间紧闭如常金钱却全部消失。
你可曾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译文
后周有一个人名叫柳庆,起初在后魏做官,充任雍州别驾。有名商人带了二十斤黄金到京城做买卖,寄住在一家客栈中。商人每次出门总是随身携带宝箱的钥匙。不久,房间紧闭如常金钱却全部消失。他认为是客栈老板所偷。官府询问他,客栈老板就认罪了。
柳庆听到这个消息后却表示怀疑,询问商人平日钥匙放置何处,商人答:“经常自己带着。”
又问:“你可曾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答:“不曾。”
“曾与人一起喝酒吗?”答:“前一阵曾与一位僧人痛饮过两次,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
柳庆说:“房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无辜认罪的,房主人不是小偷。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小偷。”于是立 即派人追捕。出家人在偷得黄金后立即逃逸,后来被抓到了,商人丢失的黄金都追回了。
注释
别驾:官名。后魏于诸洲置别家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诣:到。
居止:居住,停留。
缄:封,闭。
管钥:锁匙。
无何:不久,不一会。
诬服:无辜而服罪。
恒:经常,通常。
向者:先前,前一阵。
向:先前,过去,不久前,刚才。
沙门:僧人,和尚。
特:只,仅,不过 。
匿:躲藏,隐藏 。
再度:二度,两次。
特:只,仅,不过。
道理
1.没有事实根据不能随意猜疑、指控别人,要怀疑别人必须掌握决定性的证据。
2.自己没有罪却帮别人背黑锅,这不是勇敢的表现,要敢于为自己辩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钱思公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一种书面语言组成文章,主要包
- 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吧!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善呼者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
- 光韶,事亲以孝闻。初除奉朝请。光韶与弟光伯双生,操业相侔,特相友爱。遂经吏部尚书李冲,让官于光伯,辞色恳至。冲为奏闻,高祖嘉而许之。太和二十
-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
-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
- 吴汝纶传赵尔巽吴汝沦,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
- 文言文《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伯牙绝弦》是一篇值得细细琢磨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
- 圃翁①曰:人生必厚重沉静,而后为载福之器。王谢子弟席丰履厚,田庐仆役无一不具,且为人所敬礼,无有轻忽之者。视寒畯之士,终年授读,远离家室,唇
-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
-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来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朱文正守之。陈友谅寇南昌,显守章江
- 聊斋志异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 * 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
-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
-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光为人沉
-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
- 北齐书原文: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
-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展示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语
-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解释·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
- 《列子·汤问》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