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6 22:04:52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玄宗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王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崔圆、李辅国以泌亲信,疾之。泌畏祸,愿隐衡山。
代宗立,召至,舍蓬莱殿书阁,拜检校秘书少监。又为宰相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骑常侍。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始,朱泚乱,德宗约吐蕃赴援,赂以安西、北庭。既而浑瑊与贼战咸阳,泚大败,吐蕃以师追北不甚力,因大掠武功而归。京师平,来请如约。帝业许,欲遂与之。泌曰:“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遂止。
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四年八月,月蚀东壁,泌曰:“东壁,图书府,大臣当有忧者。吾以宰相兼学士,当之矣。昔燕国公张说由是以亡,又可免乎?”明年果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切。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 讥诮:讥笑讽刺。
B.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 物色:访求寻找。
C.安西、北庭人性骁悍 骁悍:骁勇剽悍。
D.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 纵横:肆意横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B.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C.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D.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泌历仕四朝,深得皇帝信任。外出的时候,陪着肃宗一起坐车,大家都知道车上坐着那位穿黄袍的是皇帝,旁边那位穿白衣的是李泌。
B.李泌仗义执言,替皇帝排难解纷。李泌秘密建议肃宗让太子做元帅,把军政大权托付给他,大家也都认为太子该做元帅,肃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李泌多谋善断,能有长远眼光。李泌帮助德宗以坚决而果断的措施,处理了李怀光的叛变;他建言德宗不能答应吐蕃给安西、北庭两地。
D.李泌喜欢修炼,爱黄老鬼神之说。他年轻时经常漫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思慕长生之术。后隐居衡山学道,年老了更加相信黄老鬼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5分)
(2)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5分)
参考答案
4D
5D
6B
7.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皇帝很高兴,想要授予他官职,李泌坚决推辞,愿意以宾客的身份跟随。
况且吐蕃当时犹豫不肯参战,又掠夺了我们武功城,简直是盗寇,为什么要将这两块地送给他?
参考译文
李泌字长源,是西魏八柱国徒何弼的第六代孙,后迁居京兆,七岁时就能写文章。 李泌长大后,才学广博,对《易经》研究尤为精湛;经常漫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思慕神仙的长生之术。天宝年间,他到皇宫献《复明堂九鼎议》,玄宗皇帝想起他少年时就聪慧,便召他讲《老子》,他说得头头是道,得以待诏翰林院,又任东宫供奉,皇太子对待他特别好。李泌曾经写赋讥笑讽刺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杨国忠憎恨他,下令将他贬到蕲春郡。
肃宗在灵武即位,物色求访贤士,李泌不请自至。拜见肃宗后,他向肃宗陈述了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败的道理。肃宗听了很高兴,想给他官做,李泌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相随。他入宫参议国事,外出随车伴驾,人们指指点点说:“穿黄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衣服的是隐士。
起初,在军队商议元帅一职时,很多人看中了建宁王,李泌密奏肃宗:“建宁王确实很贤良,但广平王是您的嫡长子,具有国君的器度,难道让他成为逃亡的吴太伯吗?”肃宗说“:广平王是太子,何必再让他当元帅呢?”李泌说:“如果元帅有功,皇上不让元帅当太子,能行吗?太子到军队去就是抚军,留在京城就是监国,如今的元帅就是抚军啊!”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崔圆、李辅国因为李泌受肃宗的亲近,非常忌恨,李泌怕带来祸殃,情愿到衡山隐居。
代宗即位,召李泌回宫,安排他住在蓬莱殿书阁。后来李泌又被常衮忌恨,将他调出朝廷任楚州刺史,李泌坚辞不去,代宗也挽留他。
德宗在奉天时,将李泌召到行宫,授官左散骑常侍。当时李怀光叛变,这年又遭蝗灾、干旱,议政者希望德宗赦免李怀光。德宗广问群臣,李泌撕破一片桐树叶交付使者进呈德宗,并陈奏道:“皇上与李怀光君臣的名份不能再复合,就似这片树叶一样。”因此德宗不赦李怀光。原先,朱泚作乱,德宗约请吐蕃出兵支援,答应送给他们安西、北庭两个地方。后来浑蠨与朱泚此战于咸阳,朱泚大败,吐蕃的军队追击败兵不很卖力,反而趁势在武功大肆抢掠而归。京师平定后,吐蕃来京要德宗履行原来的协约。
德宗已经许诺,打算按约把安西、北庭让给他们。李泌说:“安西、北庭控制着西域五十七国以及突厥的十姓部落,都是出精兵的地方,可牵制分散了吐蕃的势力,使他不能够合兵东侵。如果将这两个地方给他们,关中就危险了,况且吐蕃当时犹犹豫豫不肯参战,又掠夺了我们的武功城,简直是盗寇,为什么要将此二地送给他?”德宗这才作罢。
贞元三年(787),他被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邺县侯。贞元四年(788)八月,在东壁星官天区发生月蚀,李泌说:“东壁象征图书府的所在地,大臣中可能会有人丧命。我是当朝的宰相兼学士,该轮到我了。以前燕国公张说就是由于这种天象而死的,我怎能避免呢?”第二年果然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死后追赠为太子太傅。
泌一直担任宫廷内外要职,侍奉过四代君王,屡屡为权贵所忌恨,常常靠他的才智过人而幸免。李泌喜欢高谈阔论,常有公正议论,能让人主醒悟而改变主张。然而他常常持黄老鬼神之说,以致被人们非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 文征明习字文言文阅读理解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
- 文言文阅读训练余幼时即嗜学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 马说原文及译文《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说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马说原文作者
- 后汉书原文: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三峡与顾章书比较文言文试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浅析高中文言文审美体悟途径一、文言文审美教育原则中国古代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类型有散文、小说、诗歌、小品文等等,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
-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
-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
- 南歧人之瘿文言文及翻译原文: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
-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
- 《素书》原序 (宋)张商英《黄石公素书》六篇,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凡一千三百三十
- 曾巩原文:①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
-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
- 课本文言文通假字知识1、七年级七上: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 《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王安国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王安国直
-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
- 穆修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13题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
- 南齐书原文: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