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悯农》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06:45:32
标签:
李绅《悯农》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悯农
李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岳飞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岳飞,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下面小编收集了岳飞传文言文阅
- 文言文《为学示子侄》赏析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文言文《为学示子侄》
- 《明史·郑亨》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燕师起,以所部降。战真定,先登
- 斛律羡,字丰乐,少有机警,尤善射艺,高祖见而称之。世宗擢为开府参军事。迁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加安西将军,进封大夏 县子,除通州刺史
- 临刑杀母文言文翻译导语: 临刑杀母的故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现在依然被人们所作为警示故事而使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临刑杉杀
-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事刘 为宦者,归朝年十二,迁为中黄门。从征太原,传诏营阵间,多称旨。秦州并边有大、小洛门砦,自唐末陷西羌,雍熙中,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
- 文言文木兰诗原文《木兰诗》这个作品里面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文言文木兰诗的原文,内容如下:原文:唧(jī)唧复唧唧,木兰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文言文翻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
- 伤仲永的文言文翻译伤仲永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
- 明史原文:石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举于乡,入国学。选授御史。正统初,历任江西按察使。三年坐逸囚,降副使。璞善断疑狱。民娶妇,三日归宁,
- 中考文言文《黄生借书说》与《扁鹊投石》训练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
-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高考语文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
- 莫能名斋记杨简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
-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甲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
-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
- 送钱秀才序秦观去年夏,余始与钱节遇于京师,一见握手相狎侮,不顾忌讳,如平生故人。余所泊第,节数辰辄一来就,语笑终日去。或遂与俱出,遨游饮食而
- 高石门传[明]丘云霄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
- 罗隐《两同书》原文: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