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义赏》“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义赏》“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06:08:39 

标签:

义赏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仇若性,戎、夷、胡、貉(2)、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3),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4)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5),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zei6*民。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且成而zei6*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ze6*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
4、下列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国危,社稷殆 殆:危险
B、足以却敌 却:使动用法,使…后退
C、且城而zei6*民 贼:贼寇
D、身在忧约之中 约:束缚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义赏”的效果的一组是( )
①民之雠仇若性 ②则忠信亲爱之道彰
③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④败楚人于城濮
⑤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 ⑥赏有功者五人
A、①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季用“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危害来告诫晋文公:赏罚不符合道义只能带来恶果。
B、高赦因对赵襄子不失君臣之礼获得重赏,赵襄子因赏罚得当而消灭智伯。
C、文章主张施行赏罚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也就是重仁义、尊贤重礼、轻功利。
D、第一段正反论证,阐述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不可以不慎重对待的道理。
7、翻译下列句子
1)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5分)
2)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5分)
参考答案
4、C 贼:祸害
5、C 1是赏罚不当的后果 4是“用咎范之言”的结果6不是“义赏”,是“赏”
6、A说明过多使用诈术的恶果。
参考译文
义赏(奖 赏要合乎道义)
(行使)赏罚的权力(柄:权力),这是圣上用来更好使用人的手段。“赏罚”前面加上“义”(意译:按照道义来赏罚),那么忠心、诚信、亲近、爱护的思想就会得到彰显发扬。彰显发扬得长久了,就越能助长这一思想,百姓就会安于这些思想,像是它们成了自己的本性,这可以称作教化的成功。教化成功,那么即使有丰厚的奖赏或是严厉的威势也不能制止改变百姓的思想(禁:禁止,制止)。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依靠奖赏惩罚,也可以教化好百姓;教化好百姓,即使是厚重的奖赏或是严厉的威逼也不能制止改变他们的思想。不恰当地使用赏罚(指赏罚不符合道义)也是这同样的道理——奸诈、虚伪、凶残、混乱、贪婪、暴戾的思想就会兴起,长久兴起而不停息,百姓就会相互仇恨,这仇恨就像是成了百姓的本性。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常见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具体指的是——西部的戎族、东部的夷族、北部的胡人、东北部的貊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
  • 原文: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
  • 文言文习题:晏子谏景公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
  •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
  •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
  • 与王介甫第一书【宋】曾巩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
  • 运  河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①,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而总
  • 中考课外文言文蔡文姬求情参考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
  • 苏辙原文: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
  •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转·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
  •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
  •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言文鉴赏《郑子家告赵宣子》讲的是郑晋外交斗争的一个回合。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对于近邻的晋国要侍奉,可对于远一些的楚国也
  • 张思明,字士瞻。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奸欺,命尚书簿问遗
  •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
  •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
  • 宋书原文:臧熹字义和,武敬皇后弟也。与兄焘并好经籍。隆安初,兵革屡起,熹乃习骑射,志在立功。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
  • 陈书原文: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填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元规母以其兄
  • 戴名世蓼庄图记[清]戴名世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志欲弃尘离垢,高举远引,托而为此记,非真有是事。
  • 晋书原文: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