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09 16:35:39
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父驷,南中郎参军。昭明少传儒史之业,泰始中,为太学博士。有司奏:“太子婚,纳征用玉壁虎皮,未详何所准据。”昭明议:“礼纳征,俪皮为庭实,鹿皮也。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虎豹虽文,而征礼所不言;熊罴虽古,而婚礼所不及;圭璋虽美,或为用各异。今宜准的经诰。凡诸僻谬,一皆详正。”于是有司参议,加圭璋,豹熊皮各二。元徽中,出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谓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湘中人士倘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昭明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累清风。”历祠部通直郎。永明三年使虏,世祖谓之曰:“以卿有将命之才,使还,当以一郡相赏。”还为始安内史。郡民龚玄宣,云神人与其玉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龚圣人”,以此惑众。前后郡守敬事之,昭明付狱治罪。及还,甚贫罄。世祖曰:“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迁射声校尉。九年,复遣北使。建武初为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昭明曰:“臣不欲竞执关楗故耳。”昭明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故终身不治产业。中兴二年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五十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B.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C.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D.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出,常常指官员离开家居地出任某个官职或京官外调为地方官员。本文的“出”指的是后者,相当于京官外放、外迁。
C.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昭明见多识广。太子结婚时用的纳征礼是玉璧和虎皮,有关官吏不清楚这样安排的依据,裴昭明根据晋代纳征礼的规格标准解释了原因。
B.裴昭明洁身自好。刺史王蕴看到裴昭明很清贫,把湘中人士求职的馈赠礼物转赠给他,但裴昭明为不连累长官的一世清名坚决回绝了此事。
C.裴昭明为官严明。因为有出色的做官才能,历任过好几处郡官,曾担任长沙郡丞、始安内史等职,敢于逮捕以四处吹嘘迷惑民众的“龚圣人”。
D.裴昭明廉于财力。在他看来,除了自身必需之外,没有必要为子孙留下财物,因此尽管有不少政绩,但一辈子都不经营积聚产业,很贫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
(2)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D(D项错误在于“永明三年”是年号纪年法。)
6.(3分)B( B原文中“湘中人士有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一事还没有发生,是一种假设。)
7.(10分)
(1)(5分) 裴昭明罢职回来,连住宅也没有。我不太熟悉历史,不知道古人中有谁和他一样?(“罢”“谙”“比”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5分) 齐明帝因为他在任期间没有章表上奏,所以让人代替他的职位命他回京都,并且责备他。 (“在事”“代还”“责”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是宋太中大夫裴松之的孙子。其父裴骃任南中郎参军。裴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标准和依据。”裴昭明发表见解说:“周礼男方给女方送聘礼,把成双成对的皮作为礼物陈列于中庭。这成双成对的皮就是鹿皮。晋太子用两张虎皮纳征礼,晋太元年间公主结婚时的纳征礼,用了虎皮豹皮各一张,大概是认为周礼中关于婚礼条款并不完备详尽。王公之礼应有等差,所以取用花纹华美的虎皮豹皮,为的是使公主的婚礼显得隆重。但是,虎豹皮虽有彩色花纹,征礼并没有说要用它;用熊皮作为礼物虽然很古朴,婚仪中并没有说要用它;珪璋虽然很美,其用途却各不相同。现在应当以古代的典籍为准则,凡是违离典籍的,都应当加以补充、纠正。”于是有司又多次讨论,决定在礼品中增加珪璋和豹皮熊皮各二张。元徽年间,裴昭明出任长沙郡丞。任职完毕时,刺史王蕴对他说:“你很清贫,一定没有回去的路费。湘中人士中如果有馈赠礼物给我而求职的,我是不会吝啬的。”裴昭明说:“下官我愧为郡的辅佐,不能够对长官您有所帮助为您争光,怎能因为鸿都之事连累您清正的名声呢。”历任官职至祠部通直郎。齐永明三年,裴昭明奉命出使北魏,齐世祖对他说:“因为你有承担重任的才能,出使回来之后,一定奖赏你做一个州郡的官员。”回来之后裴昭明作了始安内史。郡中有一个叫龚玄宣的百姓,说是神人传给他玉印玉板书,不须用笔,只须对着纸吹气就能现出文字,自称“龚圣人”,以此来迷惑民众。前后任郡太守对他很恭敬,而裴昭明把他逮捕入狱治罪。等到裴昭明任满还都,贫困得几乎一无所有。齐世祖说:“裴昭明罢职回来,连住宅也没有。我不太熟悉历史,不知道古人中有谁和他一样?”提升他为射声校尉。永明九年,又派他出使北魏。建武初年,裴昭明任王玄邈的安北长史、广陵太守。齐明帝因为他在任期间没有章表上奏,所以让人代替他的职位命他回京都,并且责备他。裴昭明说:“我是不想和别人争着执掌大权才这样做啊。”裴昭明历任过好几处郡官,都有勤劳的政绩,他常常对人说:“人生有什么事需要积蓄财物呢?除了自身之外,你还需要些什么呢?子孙如果没有才能,我积蓄财物会让他们给散失殆尽;子孙如果能够自立,则不如使他们精通一种经书。”所以裴昭明一辈子都不经营积聚产业。齐和帝中兴二年,裴昭明去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中语文文言文《情表》知识点整理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
-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 蒲松龄的《狼》原文及翻译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 蒙入江陵,释于禁之囚,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 ;官铠虽公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 家传的文言文习题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 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导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大家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到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呢?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分享的正是关于掩耳盗铃这个
- 咏雪文言文翻译导语: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兴对话。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咏雪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世说新语·咏雪谢太
-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归纳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风烟俱净 俱:全,都2、 从流飘荡 从:顺,随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 范景仁墓志铭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
- 郑人买覆的文言文翻译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
- 汉书原文:刘辅,河间宗室人也。举孝廉,为襄贲令。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辅上
-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①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
-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曾巩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 聂师道歙人文言文阅读题聂师道,歙人聂师道,歙人。少好道。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
- 书上元夜游 苏 轼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
-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三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同学们,老师整理了初三文言文比
- 后汉书原文: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
-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
- 明史原文: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
